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无法应对所有驾驶场景,因而需要驾驶人在必要情况下进行接管。驾驶人的接管绩效对于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驾乘体验与接受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文献从不同视角对驾驶人接管绩效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从驾驶人接管绩效影响因素、接管绩效模型与接管绩效评价方法3个方面综述了驾驶人接管绩效的研究现状。首先,从驾驶人因素、交通环境因素和自动驾驶系统因素3个维度对驾驶人接管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对现有驾驶人接管绩效模型,包括经典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总结。最后,总结了现有原始接管绩效评价指标以及接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发现:现有接管绩效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仍不够全面,现有接管绩效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预测精度难以兼顾,现有接管绩效评价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有鉴于此,未来研究首先需要基于驾驶人群体主观评价提出接管绩效的全面评价方法,然后以此为基础从人-机-环境维度全方面探索接管绩效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最后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复杂关联关系,建立高精度接管绩效预测模型,从而为提升驾驶人接管绩效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进一...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腰部的肌肉力、关节力等负载与驾驶舒适性密切相关,但难以直接测量。本文中建立了驾驶员肌肉骨骼生物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OpenSim联合仿真的驾驶员与座椅界面接触力和摩擦力计算求解方法,并通过人椅接触压力测试和接触界面摩擦力与腰椎关节压力仿真对上述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驾驶员肌肉骨骼生物力学模型和人椅界面接触负载的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行驶工况下驾驶员腰部负载的定量评估问题,对驾驶室空间布局和舒适性设计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针对驾驶人不同疲劳状态的预警方案,本文建立了包括察觉性、理解性和接受性的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听觉、视觉和触觉3种预警方式对处于不同疲劳状态的驾驶人的预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预警方式对处于不同疲劳状态下的驾驶人具有不同的预警效果。听觉方式较适合于轻微疲劳状态,而触觉方式则更适合于非常疲劳状态。据此最终提出了一种适应于驾驶人不同疲劳状态的复合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Logistic回归的驾驶人跟车危险认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紧急情况下驾驶人跟车危险认知机理,利用图像式汽车行驶记录仪在中国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冲突调查,基于采集的实际交通环境下的追尾冲突数据,分析了驾驶人制动操作与驾驶人安全和危险状态判断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驾驶人跟车危险认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车头时距和碰撞时间是影响驾驶人跟车危险判断的重要参数;经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性检验,提出的模型在城市交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下一代技术方向,类脑学习以深度神经网络为策略载体,以强化学习为训练手段,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探索实现策略的自我进化,最终获得从环境状态到执行动作的最优映射。目前,类脑学习方法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的决策与控制功能设计,它的关键技术包括:界定策略设计的系统框架、支持交互训练的仿真平台、决定策略输入的状态表征、定义策略目标的评价指标以及驱动策略更新的训练算法。本文重点梳理了自动驾驶决策控制的发展脉络,包括两类模块化架构(分层式和集成式)和3种技术方案(专家规则型、监督学习型和类脑学习型);概述了当前主流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分析了类脑决控的3类环境状态表征方法(目标式、特征式和组合式);同时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五维度性能评价指标(安全性、合规性、舒适性、通畅性与经济性);然后详述了用于车云协同训练的典型强化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类脑自动驾驶技术的问题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