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237篇
综合类   181篇
水路运输   229篇
铁路运输   124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本文针对铁路客票系统对访问控制的要求和应用级安全的需求,详细分析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阐明了RBAC相对于其它访问控制方法的优势,建立了基于RBAC模型的TRS系统访问控制模型,并给出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42.
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换道行为是产生高速路行车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为研究高速路出口车辆换道的平均距离,选取西安绕城高速未央立交八车道出口的路段拍摄视频,提取车速、车头时距等参数,拟合选取车头时距分布模型,结合间隙接受理论和概率分布模型,建立换道距离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单车道交通量为650 veh/h至900veh/h的情...  相似文献   
743.
桁加劲梁悬索桥耳板节点抗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中的耳板节点存在应力集中,疲劳性能不明确的问题,对贵州坝陵河大桥钢桁加劲梁耳板节点进行足尺比例的疲劳模型试验.参考BS5400及AASHYO设计规范中疲劳设计的有关规定.考虑未来交通量的发展,计算得到耳板节点对应于200万次循环加载的内力幅.采用MTS全自动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进行加载试验,研究了钢桁加劲梁耳板节点应力分布特点及关键构造细节的抗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在设计疲劳荷栽幅作用下,关键构造细节应力幅水平不高,经循环加载疲劳试验结构关键部位未发现疲劳裂纹,耳板节点的抗疲劳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44.
船舶通过弯曲航道所需航宽的计算对于安全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叠加原理,分别计算出在无风流情况下过弯道所需航宽、流致漂移量、风致漂移量、偏航量,相互叠加得到有风流情况下船舶通过弯道所需航宽。编制应用软件,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745.
纯电动船作为新兴的产品,具有零碳排放、无污染、噪音小等优势.随着纯电动船舶的研究不断深入,开始应用于内河运输领域.本文介绍了纯电动船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内河纯电动船舶的发展意义和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划,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6.
在已有既有线列车运行图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建立符合高速铁路自身特性的运行图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7.
通过对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L4施工合同段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的实践应用,简要阐述了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工艺特点、连接工法、经济技术指标等事项,说明了其技术应用有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48.
岷江大桥主跨为上承式钢桁梁 ,其纵梁位于横梁之上。对于这种桥型 ,在计算纵梁与主桁的共同作用时 ,规范中规定可以不考虑各杆件不在同一高程的影响。然而 ,岷江桥的计算结果表明 ,这种影响有时可能会引起问题 ,甚至可能会引起结构的局部破坏。通过详尽的有限元分析 ,指出内昆线岷江大桥横梁开裂的原因 ,对桥梁的现有受力状态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性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749.
铁路要走出困境,就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而不能继续寻求政府的保护伞。不少国家已相继推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日本、英国、德国和阿根廷等国在改革以后,已产生明显的效果。可以这样说,铁路经营体制的改革是各国铁路面临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所做出的共同反应。  相似文献   
7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