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依托客车试验场可靠性试验数据,结合模糊集、可靠性理论、聚类分析相关理论,应用spss软件制定指标标准值,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到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客车可靠性评价方法。利用该综合评判法对10辆试验总里程均为30 000 km样车的可靠性单项指标进行了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评判法对营运客车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2013年以来,面对复杂困难的经济局面,国内重卡行业积极应对,纷纷采取措施,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不同需求,抢夺市场份额,竞争日趋激烈.整车市场的阴晴变化对配件市场有着直接影响,售后配件市场亦不尽人意.但困难和机遇同在,传统的营销思路与方式已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变化,惟有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才能把握机遇求发展,不被市场所摒弃.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我国的船舶安全与环保标准体系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有利于我国船舶安全与环保标准的宣贯与实施,同时对我国航运发展以及船舶安全与环保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2010年伊始,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工程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资质复评审以及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资质评定。作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属机构,在院为部服务的宗旨下,检测中心总结了以往工作,重新定位了工作方向、制定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5.
国内客车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客车安全性,了解目前客车相关安全标准法规的状况及不足,分析了当前先进的国内汽车主动安全新技术,尤其是部分国内客车企业在安全预警系统、基于ABS的拓展技术及协同式智能安全技术等先进主动安全新技术在客车上的研发和应用;针对国内客车被动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部分客车企业在全承载技术、正面碰撞及侧翻试验方面的最新进展状况,并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安全法规对客车被动安全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国内客车安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有助于制订更加先进、合理的客车技术标准法规,使其进一步促进国内客车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6.
解决好市内、市外及城近郊道路公共交通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构建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37.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现行规范对其竖向承载力计算存在一些疏漏。以桩-土联合结构模型为基础,将桩-土相互作用形象概化为并联弹簧变形分析,确定了桩-土间传力模式;分析了桩侧极限摩阻力产生的原因及所谓极值的局限性,并初步验证了试桩中桩侧土软化现象。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本模型可以对桩径、桩长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避免无谓的超长桩产生。  相似文献   
38.
安全工作是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要搞好安全工作 ,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积极开展安全综合整治 ,保障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用实际行动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9.
主要研究一类多次线性奇异积分算子TA(f)(x),其中Aj(.j=1,…,l)是Rn上的函数,且向量函数A-(A1,…A1,),若DaAj∈BMO(Rn),则算子TA在广义Morrey空间上是有界的.  相似文献   
40.
为表彰干部职工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工程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交通工程检测中心")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检测中心于2月23日召开了表彰会,对2010年度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团体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