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铝的焊接采用交变电流,在电流反向时持续的高频用来稳定电弧,保护气体推荐选用氩气,虽然也可以使用氦气,但用氦气时需要更高的气流量,且电弧也不稳定。焊接前必须清除铝表面强韧的氧化膜,氧化膜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去除。如果使用钢丝刷去除氧化膜,则要求必须使用不锈钢  相似文献   
22.
正1引言自电动汽车问世以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走过了"一波三折"的百年历程。早期,电动汽车在与蒸汽机汽车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了快速的规模化发展;其后,电动汽车又在与内燃机汽车竞争中逐渐失势而遭遇困境,其发展逐步陷于沉寂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自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让内燃机汽车发展受到诸多挑战,而电动汽车因其良  相似文献   
23.
文章通过对工程用重型汽车发动机异常磨损失效的分析,提出研制开发新型空气滤清器的必要性,在对现有空气滤清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借鉴相关专利技术,设计并改进成功新型二级式空气滤清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滤清器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2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逐步接轨,日前国家标准对汽车产品的分类方法参照EEC标准,其中载货汽车一般划分为N类,见表1。  相似文献   
25.
1 前言 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汽车行业已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公路货运与客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多年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居高不下,万车事故率和万车死亡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从人、车、路和管理等交通环节按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加大治理力度.新版国家强制性标准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发布与实施将有助于尽快改善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6.
对车钩新材料调质C级钢的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出车钩及钩尾框的焊修工艺。  相似文献   
27.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运输总量的增加,大吨位重型汽车的需求量增长迅猛,在各类载货汽车中增长最快,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大吨位重型汽车产品将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28.
近几年,世界发达国家各商用车制造商纷纷投巨资研制新一代产品,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升重型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目前,拥有代表性产品的制造商,如戴-克、沃尔沃、曼、达夫、斯堪尼亚等公司,其主导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技术水平,在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各重型汽车生产厂家为了迎接挑战,近几年亦集中力量发展新产品,提高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9.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较高的事实,从基层处理的施工方法入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的处理方法,从而控制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一个车辆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及焊接工艺一体化的数据库系统,解决了抗疲劳设计与焊接工艺设计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并嵌套了基于标准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计算模块.其中,对评估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国外标准(BS7608、IIW)进行了归纳,以便于用户使用,并与焊接工艺标准(DIN6700)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了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此外,还嵌套了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多年累积的焊接工艺研究成果,使系统基础数据更加厚实与可靠.系统操作界面友好,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