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2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城市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扩散传播规律,研究了造成城市交通污染的环境,提出了基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的工作机理和实现功能,探索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2.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关联系数、关联度、关联矩阵、最强关联因子、关键因子、优势母因子、优势子因子等概念,来分析大气污染与城市机动车车型结构的关联度。通过车型结构与大气污染的关联度的分析,发现对大气污染贡献大的因子(车型)和各类车型对大气污染的重要程度。同时,根据关联度,确定大气污染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利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研究对象进行微观交通流模拟,并将得到的车辆运行状况数据用数据库方式输出,转换后作为综合模式排放模型(CMEM)计算油耗和排放所需要的输入文件。用该方法以南京市太平北路为研究对象,模拟将该路段的最外侧混行车道改造为公交专用道后对交通流及油耗和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该设置明显改善了公交车的交通流运行情况,并能够有效减少公交车的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但是对整体路段的总体机动车而言,该设置使得路段平均燃油消耗率及HC、CO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34.
文章通过弹簧质量模型理论和运动过程解析,对弹簧加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进行了修正,使得弹簧质量模型运动过程与整车碰撞运动相匹配。利用LS-DYNA分析软件对弹簧质量模型进行构建,详细介绍了单元类型、工况设置和弹簧材料定义,并完成了碰撞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弹簧模型碰撞过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变化与整车模型一致,表明弹簧质量模型用于车型预研阶段碰撞路径规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本文首先阐述了住宅小区客运专线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开发商经营城市住宅小区客运专线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该模式弊端,从组织模式和运营模式两方面提出了住宅小区客运专线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不同类型企业建设物流中心的目的不同,难以用同样的布局模型表达,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以物流中心自身能够取得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的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并用考虑了物流中心固定运行成本和可变运营成本等成本因素。通过对模型分析,分解和过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正>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交通运输的发展已 经历了1978~1991年的准备阶段和1992~ 1997年的起步阶段,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 攻坚阶段。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 强,以信息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网 络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城市化、机动化进 程进入加速阶段,同时,加入WTO在即。宏观 环境的变化,使江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拥有 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公路 运输发展现状作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及其成 因,研究发展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8.
为了准确评估大型综合客运枢纽送站坪的服务水平,改善其交通秩序,提高管理水平,针对送站坪车辆的常规落客行为和违规行为造成的延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取车辆轨迹,通过虚拟线圈的方法获取车辆的运动参数和交通流信息,基于车辆运行特征和车流波动理论,提出了落客车辆汇入行车道时等待可穿插间隙的延误模型、行车道车辆受穿插车辆影响的延误模型以及违规行为造成的行车道车辆延误模型等,验证结果表明,延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近似。针对客运枢纽常见的两车道送站坪的交通特性,将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落客时长、速度、加减速度等参数作为自变量,基于高峰期间车辆到达分布推导出了送站坪车辆的平均延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送站坪车辆行程时间的理论推导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例验证结果显示:2个行程时间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平均误差均为13%,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68;减少模型变量,以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和落客时长为自变量,拟合优度也达到了0.853,表明这2个变量对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影响最大,它们的值可以基本反映出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研究结果可为仿真模型的构建及通行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将对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纳入城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当中,将VISSIM模型与CMEM模型整合成微观交通尾气模拟平台以输出决策过程所需要的交通和环境评价指标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各方案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评价准则,建立了方案决策模型。以南京市太平北路为例,分析对该路段设置路侧公交专用道和路中公交专用道对整个路段的交通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是否考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40.
根据信号交叉口已知的车道设置情况和交叉口控制条件可以判断进口道总人均延误值是否最小,该值与进口道交通量及公交比例有关,其结论可以用于指导上游A日W的交通控制.以交叉口人均A毛误最小化为目标,假定交叉口信号配时、入口车道数、入口车道通行能力等条件不变,采用VISSIM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车道设置条件和交叉口控制条件不变时,随着入口交通量的增大(饱和度从0.5增加至1),最佳公交流量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