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56篇
综合类   119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61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21.
铁路阔大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比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论述了铁路阔在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比选的必要性,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对阔大货物各可行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422.
为确保轨道交通施工质量,需要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这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整体工程安全性与质量的关键。鉴于此,从放样、导墙、成槽、护壁、刷壁与清孔、钢筋笼、接头以及水下混凝土的浇筑等施工环节入手,对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升后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3.
跨江大桥跨径较大,桥位风速较高,抗风问题至关重要。随着桥梁造型逐渐复杂,规范中一般公式无法适用其抗风计算,因此针对某主跨为238 m的跨江空间曲塔斜拉桥的抗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利用虚拟风洞试验技术获取了主梁的静气动力系数、气动导数以及桥塔分段的模拟风荷载;利用三维颤振稳定性分析方法检验了主梁颤振性能;对主梁的涡激共振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风攻角下的振幅-风速曲线;分析了结构静风荷载下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该桥主体结构的抗风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24.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干散货码头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为实现干散货码头建设智能化发展,提高干散货码头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将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干散货码头,构建码头三维展现。通过多视角模式、巡航方式等手段,集成视频监控,多角度展示码头运作状态以及作业运行数据,有效提升码头智能化管理水平与决策水平,实现干散货码头运营过程中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化调度。数字孪生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干散货码头的装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码头发展动能由资源要素驱动向智慧创新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25.
文章阐述了交变扭矩与扭振检测装置的测量原理.详细说明了交变扭矩扭振检测装置的组成,并提供测试相关的实时图形数据.装置特点是能够实时显示扭振时域、频域数据、曲线图和3DFFT色谱图,直观明了,无需事后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426.
研究了汽车四轮转向最优控制技术。首先给出了汽车四轮转向数学模型,然后详细介绍了汽车四轮转向最优控制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对其最优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进行证明,最后通过仿真软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在低速和高速运行时,汽车四轮转向最优控制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相对于基于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系统,最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427.
在满足拖航、安装和作业要求的前提上,设计两套自升式生活平台可收张乘登系统,并通过多体耦合时域分析来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8.
黄土层间界面稳定性问题突出,天然黄土层之间的交界面呈现渐变过渡形式。为研究黄土渐变带及相邻两土层的各向异性特征,以含黄土层、古土壤层以及两者之间渐变带的早更新世(Q1)黄土为例,通过扫描电镜(SEM)获取各土层不同方向上的微观图像。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形状系数F、形态分维数D、概率熵Hm及定向频率Pi(α)等微观结构参数,分析3种典型土层在微观结构上的各向异性。此外,通过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各土层不同方向上的抗剪强度参数,将微观结构参数和抗剪强度参数相结合,探究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揭示含渐变带Q1黄土的各向异性差异表现。结果表明:(1)各土层微观结构均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当平行于沉积方向时,孔隙和颗粒排列的定向性最好,与沉积方向45°斜交及相垂直时次之,但受风化作用影响各向异性表现程度有所差别;(2)当加载方向与沉积方向平行时,各土层的强度表现最高,而垂直时则最低,这种各向异性主要源于黏聚力的差异,并且会随着围压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弱;(3)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的力学各向异性与内部微观结构的各向异性关系紧...  相似文献   
429.
为了实现岩体结构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的便捷化精准取值,准确分析结构面变形行为特征,以关山隧道闪长岩结构面为例,对结构面形貌信息进行数字化提取,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结构面试样,开展单轴压缩与各向异性直剪试验,提出了各向异性新形貌参数,建立了结构面切向刚度与法向刚度计算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形貌参数综合考虑了结构面起伏体上坡段的爬坡角与爬坡高度,有利于反映结构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且同一方向上结构面剖面线的形貌参数服从对数正态概率分布;在物理模型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结构面形貌参数、结构面壁面强度和法向应力构建的结构面切向刚度计算新模型,不仅降低了计算参数的获取难度,还可以更好地体现结构面切向变形能力的各向异性;改进的双曲函数法向刚度计算模型考虑了结构面初始法向刚度和最大法向闭合量与结构面壁面强度之间的量化关系,避免了复杂的力学测试,简化了法向刚度的获取过程;通过与经典计算模型和力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采用新模型计算的刚度更为接近试验值,其中切向刚度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9%~27.88%,法向刚度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25%~17.25%,表明结构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计算新模型可以更准确和便捷地获取结构面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430.
针对某型船用PTI-PTO模式轴带无刷同步发电机(轴带电机)的检测工作,制定了测试方案。通过了解轴带电机应用背景,分析其机械和电气结构特点,研究其不同模式下控制原理,在《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并优化了测试方案。优化的测试方案可执行,并验证了轴带电机能够在恒功率因数控制方式、恒压控制方式下正常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轴带电机性能满足“规范”对电动机、发电机的相关要求。研究提出的轴带电机测试方案,对船用PTI-PTO模式电机出厂测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