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07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降雨-地震耦合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边坡稳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降雨和地震两种灾害出发,分析边坡在降雨后的稳定性,及降雨后发生地震的稳定性问题。指出边坡未降雨时,在地震作用下稳定,在独立降雨后也处于稳定,但降雨后不能再次承受地震荷载,建议对处于地震区的边坡进行边坡降雨和抗震两种灾害耦合设防。  相似文献   
22.
连续刚构桥现在已发展成一种常见桥型,特别在山区,高墩与挂蓝悬臂施工,使得连续刚构桥更具优势。线型监控是连续刚构桥监控的重点,而预拱度又是线型的重要内容。以正在建设的某公路刚构桥梁为实例阐述连续刚构桥预拱度的计算问题,并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该桥的顺利合拢,表明该桥的线型控制是成功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针对万州晒网坝滑坡地质勘查与长期监测滑移趋势不一致的现状,进行滑移机理跟踪,并通过物探验证跟踪结论。研究了135~175 m范围变化库水位及24 h强降水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真实滑移面地质状况,纠正了地勘存在的不足,同时分析了滑移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滑坡整体稳定、局部缓慢滑移;并提出了埋入式抗滑桩、裂隙封闭及地表排水的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24.
以能量作为灾害环链模型的载体,能量在不同介质载体中传输演化的表观形态和演化特性有所不同。能量致灾演化过程能够体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演绎的复杂性,以及系列灾害能量过程演化的非线性,灾害能量链式循环演化形式是客观物质质变阶段激进变形的结果,导致能量致灾演化与环链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也体现Ⅲ能量致灾循环演绎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微裂缝的发展特性,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差引起的,适宜控制温度能有效遏制初期裂缝发展,从而为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期质量并减少结构内部初始微裂纹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减小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是进一步限制裂纹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基于蚂蚁算法和元胞自动机各自的原理,提出一种元胞蚂蚁耦合算法及其数学描述,并将该模型探索性的用于边坡安全系数优化问题的求解中.算法在MATLAB环境下进行实现.通过工程数据进行验证和测试,证明其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针对工程中因主流不能按原设计流向顺适通过桥孔而导致桥梁水毁的情况,分析了引起桥前洪水主流变异的原因,并以支座和锥坡为例说明变异主流的破坏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8.
根据实桥状况,对桥台侧墙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了弯道行车产生离心力作用,同时对墙后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比选,通过土压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式,运用有限元进行计算,找出了侧墙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笔者在文中对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在建立线弹性模型基础上,利用减隔震设计原理对其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在指出板式橡胶支座的不足之后,进一步对铅芯橡胶支座的主要参数如初始刚度、屈服刚度、铅芯直径等对其减隔震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指出铅芯橡胶支座的优点以及它是如何克服了板式橡胶支座不足的.  相似文献   
30.
影响交通流状态预测的因素很多,如何对预测效果作出评价十分重要.过去往往根据一两个指标的简单对比得出结论,或者仅作定性评价,缺乏严密性.本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一个量化的评价模型,通过模糊变换及其他相关计算得出结论,较常规方法更快、更准确、更科学,更适合多种预测方法同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