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107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481.
分析了网络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VGE)的构成及特点,讨论了目前网络虚拟地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互联网环境下引入基于用户代理与中间件的网格技术,并阐述了网格VGE的体系结构与具体运行机制,为网格技术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82.
胡文斐 《交通科技》2004,(3):112-114
对广东省现状的沥青分散拌和站生产成本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重点剖析省内某一拌和站沥青砼的成本构成情况,从而使决策者能够充分了解现有的竞争力,对是否采用沥青中心拌和站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83.
论述了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工艺,并对此在沥青路面应用的工作原理以及施工的具体过程与效果做了说明,并指出此种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84.
研究目的:为满足实际工程中补桩设计的需要,需考虑已就位群桩的挤土效应和补桩自身的挤土效应对补桩承载力的双重影响。 研究方法和结果:先考虑群桩挤土效应,在引入“桩土面积比”这一概念的前提下,采用等效圆截面单桩模拟群桩,基于孔隙比协调的原则,运用圆柱形孔扩张理论、弹性理论、比奥固结理论,求出等效半径,进而得出等效半径处土体变化后的应力场和强度指标;并以这一应力场和强度指标作为补桩施工时土体的初始值,考虑补桩自身挤土效应,运用圆柱形孔扩张理论、弹性理论,以土力学原理为基础,推导出饱和砂土中考虑双重挤土效应的补桩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同时推导出了群桩挤土效应对补桩承载力的影响是否明显的临界状态。 研究结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5.
针对秦岭公路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高地应力、硬岩、交通不便、大井以及深井筒等不利条件,提出了采用项目法管理的措施。实践证明:项目法管理的采用,提高了施工速度及工程质量,为工程的如期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86.
以某新能源公交客车的调节杆支架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HyperMesh、Abaqus软件对调节杆支架进行三维建模、网格划分、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零部件存在过设计问题,针对调节杆支架过设计问题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结果表明,调节杆支架的应力和位移均在许用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且优化后实现了29%减重目标。  相似文献   
487.
文章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卷扬式后盖开闭耐久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的机械执行机构完全布置于汽车行李箱内,充分结合了电机与气缸的优点,可以满足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整车后盖开闭的耐久性试验。  相似文献   
488.
针对排水沥青路面施工特点,对路面单车道施工和横向接缝制定合理的室内试验方法,同时研发出合理的接缝材料,以改善因路面接缝处黏结力不足引起的路面飞散、沉洼或凸起、裂纹等现象。冷接缝应用技术室内主要采用小梁试件,对其进行非金属拉伸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来评价冷接缝材料应用的优益性。  相似文献   
489.
出行时间不确定性对出行者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计划延误成本增加.向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可减少出行时间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减少计划延误成本.为了估计其负面效应和出行时间信息的价值,研究了一个出行时间不确定性下的出发时间选择模型.假定在不同的出发时间下,出行时间分布的形式不同.模型中出行者可得到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 T IS)提供的基于平均出行状况的交通信息或基于当日出行状况的交通信息,同时他对得到的信息有自己的感知值,基于此感知预测出行时间并选择出发时间.用算例反映了出行时间不确定性、不同信息状况和信息预测的质量对出行者广义出行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信息的收益不应该只表现为传统的出行时间节省,它还能减少约30% ~40% 的计划延误成本.   相似文献   
490.
结合系杆拱桥的设计方案,对吊杆张拉力的控制进行分析计算,并利用Midas程序建立全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比较几种张拉情况下的结构内力变化情况,最终得出比较合理的张拉力取值及顺序,分析结果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