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8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21.
谁能在高新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从美国的“PNGV计划”日本的“清洁能源汽车开发计划”以及欧共体的“明日的汽车”计划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集聚所有科技资源,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动汽车作为21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已从实验室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在内燃机汽车时代,单纯注重引进国外车型、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一直是我国汽车行业最大的“软肋”。国际著名电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指出,在环保汽车时代到来之前,我国环保汽车只有坚持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打开并占领国内市场,在新一轮的汽车革命中抢得主动。  相似文献   
23.
1引言 21世纪中国经济将飞速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如何发展?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在失去各种关税和非关税保护的条件下,它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24.
如何应对加入WTO的压力并求得自身的发展是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50年代的日本汽车工业其发展环境与今天的中国非常相似。本文通过中日汽车工业发展阶段的比照能够对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5.
对中国汽车产业"两化"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空心化”表现,分析了拉美国家外资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以及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拉美化”趋势,提出了实施汽车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两权”优化的战略思路,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6.
产品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产品创新模式的选择关系到企业产品创新战略的制定方向,并将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成功与否.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的"幼稚"产业,其产品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差、价格高、技术含量低长期困扰着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因此,建立产品创新战略模式的决策模型,来指导我国汽车工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条件,进行产品创新模式的选择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7.
对汽车召回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实行了汽车召回制度,汽车召回制度实质上是对已经造成社会危害的汽车产品的生产企业的惩戒和对尚未造成危害但已经发现问题的汽车产品的挽救,它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了汽车市场,在我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社会基础,需要制定一套权威而稳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28.
针对我国加入WTO和面对高科技、新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三重联动”创新对策,即通过“市场与技术的联动”、“跨国产学研联动”及“机制创新、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联动”,推进我国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进行更广泛更深入有效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汽车产业更好的融入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9.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产品技术落后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现状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入世在即,在高科技、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大浪潮下,我国汽车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和市场的国际化将为我们取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0.
加入WTO,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进入全球大循环,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差距较大,存在着规模危机、技术危机和价格危机。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应采取以技术资源互补优化为纲的专业化重组,与上游整车企业组建联盟共同体,面向两个市场“联动”发展营销等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