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4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考虑到单线铁路到列车实际运行中产生产会和越行方式的随机性,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在不同开行条件下,产生交会、越行次数和方式的各种情况,建立车站到发线设置数量与交会、越行次数和方式之间的关系,找到直接影响车站到发线数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影响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研究成果对渝怀线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22.
双线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禁忌搜索算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关于列车运行调整(TOA)的优化模型和算法,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算法可分为仿真方法、运筹学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TOA问题具有约束性强、优化指标众多、动态性、实时性、组合优化特性等特点。因此结合目前铁路运输工作组织实际,以列车晚点率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在可行解空间内部搜索待调整列车最优铺画顺序的方法求解TOA问题。建立了基于混合0-1线性规划模型的双线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优化模型,提出了采用禁忌搜索算法搜索列车优化铺画顺序的方法。经在京广线、京沪线部分区段投入实际应用,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分析京兰通道北京至集宁段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对京兰运输通道北京至集宁段确定分工方案的数学模型,从各个分工方案的成本利润、旅行速度系数、列车运行可调整度、能力利用率四个方面对分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得到使京兰通道系统通过能力最大的分工方案。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还可应用于我国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之间分工方案的确定,对我国新建线路与既有铁路的协调和分工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首先针对综合分析法在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结合CTC系统的接发车原理和自动采点原理,总结出综合分析法的不适应性。其次,深入研究综合分析法中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列车占用咽喉区时间、一昼夜停止作业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取值问题,将参数取值细致化、标准化,使综合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运用的需要。最后,运用综合分析法计算了枢纽车站长沙南站的通过能力。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现场实际使用的数据形式——LKJ数据表、列车运行图、CTC监控录像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为以后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中外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比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世界主要铁路国家(地区)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内地地区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具有直通列车比重极高、列车起讫点较多、停站方案设计复杂、分号列车运行图变化过于显著等特点,并提出了适当控制直通旅客列车比重,适当控制列车起讫点数量,适当简化停站方案设计,适当加强旅客换乘组织等建议,以供制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26.
垂直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列车运行图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垂直天窗前、后影响时段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建立了垂直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影响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分析表明,线路通过能力扣除与天窗时间成正比,与货物列车运行间隔时间成反比.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在确定旅客列车会车区和越行停留时间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等级反向列车产生的会车次数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列车组和价结构理论,对不同等级反向列车与不同正向列车组组合的情况下,对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反向列车对正向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影响规律,认为铁路双线区段组织反向行车对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随列车开行数量和区间运行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8.
两种速度地铁动车组混合开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度100km/h和120km/h的地铁动车组的逐步采用,将引起越行的发生,并对地铁线路的站点分布、能力的利用、不同速度动车组的旅行速度和开行数量比例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了最小追踪间隔时间与最大站间距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较高速度动车组的开行比例范围,并讨论了较高速度动车组对能力的影响,以及较低速度动车组旅行速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9.
复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提速与车站间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铁路复线自动闭塞区段在一定的速度系数前提下以及扣除系数范围内,提速列车的速度和开行数量与车站间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出快速旅客列车开行比例、运行速度与车站间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中心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径路选择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观点和类比方法,运用运输组织、离散数学、最优化理论等相关理论,对中心站间集装箱运输径路选择问题的参数和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借鉴已有车流径路选择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重箱流径路选择的多目标0-1规划模型,并经过对相关算法的研究和分析,选择DBFS和GP作为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