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40篇
综合类   105篇
水路运输   207篇
铁路运输   105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该文根据对京杭运河适箱货物运输量的预测,考虑到京杭运河吃水浅,航道复杂,沿岸头装卸设备不配套的情况,提出了自带装卸设备的集装箱运输船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2.
简要介绍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桥主墩深水基础钻孔桩超长钢筋笼的制造与安装。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佛开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九江大桥桥型方案设计情况。并就经济性、美观性、创新性及施工方法等综合指标,对主桥、引桥桥型方案进行了论证、分析和比较。尤其是突破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主墩多采用双片薄壁墩的传统做法,提出160m跨单薄壁墩连续刚构方案,减小了墩身刚度,增大了矮墩桥梁做连续刚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引入徐变函数的概念,将一个双变量的应变函数变成两个单变量函数,在叠加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较为实用的步进法出徐变应变的递推公式,并根据该公式编制一个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在内的各施工阶段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程序,在程序中同时考虑索的垂度、结构大变形以及弯矩-轴向力组合效应对斜拉桥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汽车散热器盖内的安全阀性对散热器的质量影响较大,本文论述了安全阀性能的四种测试方法,介绍了测试台的测试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6.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模拟了YC6108柴油机进气道倾斜、纵向胀大等铸造偏差,利用Ricardo和FEV气道性能评价指标,研究铸造缺陷如何影响进气道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入口处向抬高,涡流强度减小,给向胀大使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明显降低,而当进气道既倾斜又胀大时,将进一步恶化气道性能。  相似文献   
27.
对压入式机械通风夏季施工隧道内空气流动方向和速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隧道内空气流动呈非单一方向,隧道顶部风速最大,离地面2m~3m处风速最小,并且在距洞口300m处存在气流交叉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隧道内热负压自然通风和洞外气温较高两者共同作用所产生。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闸门防撞装置设计方案的选择探讨了船舶对防撞装置撞击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应用船舶运动理论计算撞击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本文的方法对类似的防撞装置设计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隧道洞口段一般埋深较浅,围岩条件较差,很难稳定成拱,因而在隧道开挖后极容易受到外界扰动作用而发生坍塌变形。尤其在遇水软化的膨胀性黄土地层中建设隧道时,需要考虑降雨作用对隧道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观测以及室内实验,对太原某黄土隧道洞口滑塌及支护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洞口支护结构发生破坏一方面是由于洞口浅层土体本身强度不足,且黄土遇水后强度急剧降低,围岩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区范围迅速扩展,围岩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膨胀性黄土遇水膨胀,产生较大膨胀力,使围岩内部应力急剧增加并且作用在支护结构上,从而导致支护结构破坏,引起隧道塌方。  相似文献   
30.
该文针对上海某已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在新标准下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通过小试和中试研究探索合理的提标改造技术路线.小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达到1.6 g/L时可直接将COD处理至100 mg/L以下,而臭氧投加量达到0.4g/L时,难降解COD组分即已低于100 mg/L;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出水经过混凝沉淀,进入高级氧化和生化结合的SHAS系统.在臭氧投加量为0.8 g/L的情况下,出水平均COD浓度为97.0 mg/L;垃圾渗滤液处理厂进水经过SBR+混凝沉淀+后置反硝化+SHAS流程处理之后,出水COD、NH4+-N和TN平均浓度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排放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以SHAS高级氧化为核心的提标改造技术可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为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