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某主跨436 m中承式钢桁拱桥为例,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将列车-桥梁视为联合动力体系,建立了列车与大跨度钢桁拱桥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计算与分析了该桥列车通过时的桥梁动力响应和列车走行性。研究结果为大跨度钢桁拱桥的动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钢桁梁柔性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介质力学基本理论,针对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桥在变形、失稳破坏期间产生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用通用软件建立桥梁的空间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精确计算了一座钢桁梁柔性拱桥在两种不同加载情况下的极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桥梁局部变形失稳是影响整体极限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通过增大个别杆件的刚度来提高极限承载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的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常规铁路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列车行驶时安全、舒适和平稳的要求大大加强,在高度较高的桥梁设计中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又合理控制工程量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遂渝铁路桥梁的动力分析,得出一些桥墩横向静力刚度参考限值确定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为了分析结合位置对列车与混合梁斜拉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甬江特大跨混合梁斜拉桥为例,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原理及行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车桥振动方程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一混结合位置深入主梁,列车的振动响应未出现较大变化,桥梁的上结合点的振动加速度增加较为明显,增加连接键的疲劳负担,应予以重视;同时,结合点的刚度平稳过渡,满足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26.
为考虑拱肋内倾角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特性及车辆走形性的影响,以某主跨为240 m的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为例,运用结构动力学以及有限元原理,分别建立了3种不同内倾角度(7.5°,8.5°,9.5°)下的桥梁动力分析模型和车辆模型,由动力学势能不变值原理"与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空间振动方程,并对3种情况下的车桥耦合空间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横向自振频率随拱肋内倾角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竖向自振振动频率随内倾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列车通过桥梁时,不同内倾角度下拱顶竖向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很小,而横向位移、横向加速度均随着内倾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车辆的动力响应对内倾角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7.
以广州地铁14号线大跨度150 m刚构拱桥为例,建立风荷载作用下大跨度刚构拱桥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并根据势能驻值原理及形成结构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计算与分析该桥列车通过时的桥梁动力响应和列车走行性,通过多方案比选,分别得出各桥梁方案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指标,最终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刚构拱桥的动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文章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列车与桥梁的耦合振动模型和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对主跨380m的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进行了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并对桥梁横、竖向位移,车辆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Sperling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均满足我国相关规定要求,为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基于列车-桥梁时变系统随机振动分析分析理论,按照桥上列车脱轨安全系数和司机,旅客什么度的要求,对铁路连续钢桁梁横向刚限值-桥梁许极限宽跨比B/L进行了分析,对铁路连续钢桁梁桥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0.
含面内转角自由度的4结点平行四边形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12结点等参数单元的形函数,求出含转角自由度的4结点平行四边形膜元的形函数,由此推导含转角自由度的4结点平行四边形膜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其与一般的板单元组合后,形成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收敛更快、精度更高及抗畸变能力更强的壳单元。在相同精度的情况下,使用本单元求解问题可以减少单元数量,降低结构总自由度数。该单元能直接与每个6个自由主的空间梁柱单元相联结,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于一些斜交工程问题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