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725篇
综合类   314篇
水路运输   431篇
铁路运输   326篇
综合运输   6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改变传统混凝土结构单层设计形式,以梯度组合设计的方法,设计具有多功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体系,确定了其关键设计思路及功能要求,并通过试验探讨相关的制备技术及体积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界面压印的方法,可以防止层状界面的性能突变,保证整体结构的统一性;采用先进混凝土制备手段,确定出表面层及主体层的配合比参数,总结出关键制备技术,并制备出相应的表面层、主体层以及复合体系的材料试件;表面层28 d干缩率大于主体层材料,最大相对变形为85×10-6,在可控范围之内;梯度复合混凝土表面抗裂性优良,加速开裂试验72 h,未见肉眼可见裂纹,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完全可满足实际工程的抗裂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建立铁道部综合维修体系,阐述客运专线公司、基础设施检测中心、综合维修管理基地职责。根据客运专线的特点,提出“管理、检测、维修合一”,“管理、维修合一,检测、维修分开”,“综合维修基地管理、检测、维修合一,铁道部监督检测”5种综合维修管理模式,并对其主要优缺点进行分析,建议我国客运专线基础设施检测采用“管理、维修合一,检测、维修分开”的综合维修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业务定位和运作机制,提出自修与外委维修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为改善温控系统的控制品质,针对目前在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的温控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静态误差的问题,提出可变积分参数模糊PID控制方法。在模糊PID复合控制的基础上,增设模糊变积分参数控制环节。实时控制时采用分段控制的方法,先通过变积分规则库。对实测的系统误差与误差变化率进行模糊推理,在线调节积分参数;然后由模糊推理产生比例因子的调节规则,对比例因子实行调节,多项举措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果。仿真研究表明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器,可推广到高精度要求的温控系统。  相似文献   
994.
广湛高铁采用(109+2×200+109) m混合梁连续刚构跨越西江主航道,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钢混结合梁的混合梁形式,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相比,减轻了结构自重,降低了主梁弯矩和剪力,提高了桥梁跨越能力;跨中采用钢混结合梁,减小了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后期变形的影响,改善了结构受力和高速行车条件。钢混结合段为钢主梁与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连接构造,是混合梁桥关键传力部位,根据刚构桥的钢混结合部受力模式,设置于主梁受力较小位置,采用有格室后承压板式结合部构造。通过对钢梁截面分析比选,采用符合结构受力特点、经济性较好的槽形钢箱混凝土结合梁,并对槽形钢梁超高腹板稳定性、空腹桁架式横隔板构造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造方案推荐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混凝土梁,钢梁采用整体吊装安装,混凝土桥面板采用分块预制,可有效保证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995.
由于重载铁路牵引电流增大,对轨旁信号电缆的干扰也趋于严重,尤其在桥梁区段,甚至出现电缆烧损的情况。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大秦线AT供电和贯通地线条件下的接地方案和特点进行概述,系统总结重载条件下信号电缆对牵引电流干扰进行防护的改造措施,包括消除可能引起电弧放电的电位差、对信号电缆和贯通地线进行物理隔离、必要条件下加设地网、对贯通地线进行断线检测、有效防止接触网闪络等现象、信号电缆双端接地宜改为单端接地等。  相似文献   
996.
文章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汽车市场站—甬江北站明挖区间地下连续墙施工为背景,对地下连续墙在微承压水粉砂层采用3种不同方案进行成槽施工方案比选,最终选用在微承压水粉砂层进行降水成槽施工方案,并对地下连续墙在微承压水粉砂层中的降水成槽施工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不同规格、不同边界条件下化学植筋的静力抗拉拔试验和锚固性能试验,分析不同条件对锚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际使用工况,对一种化学植筋在长期疲劳荷载下的抗疲劳锚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为化学植筋的设计和使用积累经验和数据。  相似文献   
998.
999.
减振垫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高等减振措施中常用的一种轨道结构。为了研究减振垫轨道结构对车致环境振动的影响,首先对减振垫轨道的模态进行分析,其次建立了地铁列车-减振垫轨道-隧道-土体-建筑物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分为两个子模型,将子模型1中的竖向轮轨力作为子模型2的外加激励,计算分析了轨道板、隧道壁、地面和楼层的车致振动加速度特性与振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列车运营引起的振动在传递途径中,竖向振动加速度由轨道板到隧道壁的衰减量远大于由隧道壁到地面的衰减量,楼层和地面的竖向振动加速度水平基本相当;轨道板、隧道壁、地面和楼层的1/3倍频程加速度级两个峰值对应的中心频率31.5 Hz、80 Hz与轨道板第5阶、第10阶主振型的固有频率有关;减振垫轨道的中心频率介于3.15 Hz和8 Hz之间的减振效果较好;隧道埋深大于11 m,以及采用减振垫轨道结构的情况下,隧道正上方地面和楼层的Z振级最大值均小于70 dB,能够满足环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依托美国交通技术中心(TTCI)加速试验线(FAST)中的大轴重环线(HTL),通过实尺实车试验,分析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在大轴重实载列车动力作用下的应力传递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应力水平满足路基结构设计要求;列车轴重和列车行车速度对轻质土路基结构动应力影响较小;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位移对深度较敏感,对列车行车速度相对敏感,对列车轴重较不敏感;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态响应性能良好,整体动态服役性能较好,满足重载铁路各设计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