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0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系统作为车辆核查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效率。本文首先选取达标客车核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利用数据关联规则算法试验研究数据规律,最后对核查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更科学合理地管理道路运输车辆生产和核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2.
优化高铁站接运公交时刻表和车辆调度,可疏散更多高铁客流密集到达期间高铁站的积聚客流,并有效减少因无法及时换乘接运公交而产生的公交流失客流。以流失乘客数最少、使用的公交车辆数最少为目标,并考虑车辆满载率、乘客等待时间、最大可用公交车辆数、最大流失乘客数等约束条件,建立高铁站接运公交时刻表与车辆调度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模型。最后,以某高铁站接运公交线路的时刻表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为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多个高铁站接运公交时刻表与车辆调度综合优化方案,供决策者选择。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描述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级节点布局优化问题,在保证重点枢纽城市建设的前提下,考虑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城市需求点总需求权距离最小为目标,考虑了在枢纽城市节点的覆盖距离内,需求点和枢纽城市候选点对应关系为约束建立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级节点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ILOG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结合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随着车辆生产企业的发展,营运车辆产品线逐渐变广,细分市场和定制化产品的数量日益增多,市场要求愈发急切.另一方面,由于达标车型技术法规、标准的全面实施,公告监管流程的逐步严格,现有的准入资源管理与质量控制水平逐渐难以适应企业、市场、监管部门的需求.为更好地提升达标车型技术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技术审查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快传统工作模式转型,减轻审查工作对人员的依赖.因此,本文构建达标车型技术判定逻辑规则,为后续科学、合理地开发道路运输达标车型智能化审查实际运用提供基础,为行业构建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战略、战术两个层次对铁路货运产品布局优化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两个层次的货运产品布局优化流程图,并以武广通道为例对通道内的运输产品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市郊铁路是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分析市郊铁路客流出行需求,采取快、慢车搭配开行对列车停站方案进行优化,以总运行时间最小为目标,添加OD客流量随机机会约束,构建包含随机机会约束的非线性市郊列车停站优化模型。对随机机会和非线性约束进行等价转化为线性确定型约束,采用ILOG CPLEX软件进行精确求解。通过设计算例,比较运营速度120和160 km/h客运产品不同开行比例下的停站优化方案,发现总运行时间降低达29%,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采用快慢车搭配开行,有利于提高市郊列车直达率,降低出行时间成本。优化后的方案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郊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优化铁路运输产品 促进海铁联合运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与港口之间存在的协作问题是影响海铁联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实现路港协调共赢是促进协作、求得发展的基础。通过优化铁路运输产品设计,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在货源地和港口之间采用合理的重空车、双向重车、路港直通、班列运输等运输组织模式,能为港口提供充足的集疏运能,拓展港口腹地,实现路港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进而有效促进路港协作,推动海铁联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基于运输方式备选集的多式联运动态路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变换,采用节点拆分处理多式联运网络中的中转节点。由于运输网络的时变特性,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成本以及运输时间会随着出发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考虑实际中铁路、航空以及水运固定出发时间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将运输费用细化为固定费用、路段运输费用、中转费用以及等待出发的费用。从货物运输实际出发,提出节点运输方式备选集,建立多式联运动态路径优化模型,提出求解该问题的算法。用算例对动态路径优化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9.
列车编组计划与技术站布局问题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中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针对两者的相关性,通过技术站改编能力约束,将列车编组计划问题与技术站布局问题组合并进行综合协调优化.以技术站车辆集结消耗和改编消耗整体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优化0-1规划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的两阶段算法求解,并给出算例说明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有利于路网上有调作业向作业能力大的技术站集中,为开行直达列车、提高直达列车开行比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0.
对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进行精确计算,可以有效支撑运到期限保障率的提升,进而提高货物运输服务水平。在阐述我国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规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的目的及意义,提出基于运行图计算运到期限最小值,以及计算具体货流起讫点间运到期限的平均值2种计算思路,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运到期限计算值与按《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计算值有较大偏差,偏差值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运到期限值与运输产品设计相关,适应差异化运输需求的运输产品谱系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