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29篇
公路运输   168篇
综合类   230篇
水路运输   164篇
铁路运输   126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文章主要介绍车架疲劳试验的实施过程以及此过程中的传感器布置方式。通过仿真试验相结合方式,来修正数值模型。为以后的类似的仿真提供参考模型,同时对比多组仿真和试验数据,并对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为以后的仿真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02.
本文概述了中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国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城市/家庭热电联供、移动/固定式电站、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及船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3.
针对后视镜引起的前侧窗与车内气动噪声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商用车进行车外后视镜区域数值模拟和车内噪声预测的研究。稳态分析采用RANS模型中SST(Menter)k-ω模型,瞬态分析采用基于SST(Menter)k-ω的分离涡模拟(DES);通过分析后视镜侧窗区域的稳态静压力与瞬态动压力、速度和涡量云图,揭示了因A柱后视镜而产生车窗表面的湍流压力脉动的机理;同时求解瞬态流场获得两侧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载荷。采用声学FEM方法将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作为边界条件来计算气动噪声的传播,基于车内声学空间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云图分布规律,说明了车内气动噪声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和声压级最大的分布区域;驾驶员左耳旁声压级曲线展示了20-2500 Hz频段内声压级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实车道路滑行测试,证实了气动噪声在车速80-110 km/h时较为明显的结论;采用CFD结合声学有限元的方法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车内100-2500 Hz气动噪声的声压级,为优化后视镜、降低驾驶室内气动噪声提供仿真和试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04.
上海市轨道交通2、10号线南京东路站为“厅-厅”通道换乘,介绍了10号线车站建筑的组成、车站总平面、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层、换乘通道以及车站附属建筑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705.
706.
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时, 通常会采用左右幅分离的方式, 且一般左右幅分离的桥梁中都会留有间隙, 而大部分驾驶员完全不了解这里有间隙, 因此在跨越时失足掉落的事故时有发生, 针对这类事故在桥梁中央分隔带间隙处加装防坠网是有效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文章通过对桥梁中间加装柔性防坠网的应用研究, 给设计人员及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人员在使用防坠网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为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安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7.
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干湿变化引起岸坡水土流失,导致部分土体裸露,植被覆盖较少,生态修复困难。在外部降雨及波浪的共同作用下,消落带岸坡表层土体受冲刷掏蚀,侵蚀加剧,土壤流失加重。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土质岸坡为研究对象,分析降雨和波浪复合作用下的侵蚀权重,研究特拉锚垫结构在复合侵蚀作用下的防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波浪因子和降雨因子平均侵蚀比重分别为71.23%、49.56%,复合水力侵蚀中波浪为主要侵蚀因素。特拉锚垫具有较好的抗侵蚀性,在复合水力侵蚀中可平均减小约65.2%的土壤流失量,加入石笼网结构后可提升约20%的抗侵蚀。对类似土体侵蚀分析与护岸结构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8.
针对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冲突问题,建立了以系统反应时间代替驾驶员反应时间的自动驾驶车辆制动距离模型,以此作为安全距离改进了矩形冲突检测模型,并根据轨迹优化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以矩形冲突检测模型为基础的冲突消解算法,对非通行优先权车辆进行速度引导,避免车辆冲突。在车联网开源框架 Veins 的基础上,将交通仿真器 SUMO和网络仿真器 OMNeT++双向耦合,并对冲突检测模型与消解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冲突检测及消解模型具有可行性,与传统无信号交叉口四路停车让行规则相比,模型中的速度引导方案能减少合流冲突车辆 8.6%的平均行驶时间,减少交叉冲突车辆 8.3%的平均行驶时间;合流冲突和交叉冲突中车辆的平均速度分别提高了61.4%和105.0%。在实际应用中,冲突消解模型可以为不同速度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速度参考,降低无信号交叉口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提高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709.
孙立  赵光  黄俊  李奥  杨奎  董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274-278,297
随着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多种地下空间的开发、改建方兴未艾。当前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同时必须解决协同建设中的安全及效率问题。基于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的多种问题,揭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模式,分别为共建式协同、预留式协同、保护性协同,揭示了各种协同模式的过程及协同目标,开展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技术研究,为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开发集约化利用和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