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407篇
综合类   370篇
水路运输   324篇
铁路运输   251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6502电气集中电路》中规定:“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时,如果其平均换算坡道等于或大于0.6%(即6‰),则原则上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停不住车,引起重大行车事故……延续进路可通向安全线、牵出线、专用线和车站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82.
曹传文 《铁道建筑技术》2011,(7):116-119,123
结合非爆破方法在新紫阳隧道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液压锤、达尔达和静态破碎剂三种非爆破方法技术参数的选取,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具体的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83.
取料机在取堆场底层的物料时,剩余的垛底厚度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俯仰下限位;二是俯仰极限限位。这两个限位整定一般是根据堆场的标准高度确定的。通常情况下,港口的堆场标高是一个定值,整个堆场上所有的垛位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论上,取料机底层取料后的剩余垛底厚度是一个固定的整定值。但北方的港口大都是建立在填海造陆的软基基础上的,经过几年使用后,由于堆存煤炭的重力作用,堆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1号引水隧洞大断面TBM洞内组装的施工过程,分析了组装整体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同类工程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5.
我国多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聚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资源,为发挥各种轨道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各种轨道交通功能互补、互联互通、便捷换乘、资源共享,因而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和城市轨道这4个网络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最后,以大西安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6.
主要针对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利用计轴技术的优点,采用计轴系统叠加轨道电路作为解决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方案。计轴系统通过对轨道区段两端计轴检测点统计的轴数进行比较,确认区段是否空闲,并控制相应的轨道继电器、实现自动检查区段状况;同时,合理地与既有电气集中设备有机结合,彻底解决分路不良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7.
NAT技术较好地解决了IP地址紧缺的问题并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却阻碍了SIP消息的穿越,给以SIP为信令控制协议的专用网络带来了难题。详细分析了SIP穿越NAT的过程;根据对称型NAT的特点,对SIP消息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新的穿越方式,使得双方均位于对称型NAT之内的SIP终端可以建立通信。  相似文献   
88.
在深入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车站综合管理平台,从生产运营管理、旅客信息服务、维护维修、安全应急等方面,进行涵盖生产、运营、服务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9.
汽车车身冲压件材料利用率提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数款车型白车身材料利用率的研究,分析材料利用率优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有效提高车身材料利用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90.
关于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网运分离”及其优越性,并确定了“网运分离”的总体实施步骤和各项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