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8篇
  免费   242篇
公路运输   1155篇
综合类   1126篇
水路运输   885篇
铁路运输   663篇
综合运输   1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以出口沙特32.5 t轴重磷酸盐漏斗车为研究对象,根据AAR标准和ROA指南的要求,对其线路扭曲适应特性进行了计算,并按照ROA指南的要求进行了简化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在规定的线路条件下,出口沙特32.5 t轴重磷酸盐漏斗车通过扭曲线路时的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3.
针对目前铁路站场照明系统普遍采用的有线控制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GSM无线通信网络的铁路站场照明远控方式,可实现铁路站场照明的信息化控制。该远控方式在改建铁路京包线大同至包头段电气化改造中得到应用并已投入运营,站场照明节能效果明显,建设投资远低于独立式和共用式两种远控方式。  相似文献   
44.
基于自由测站的高速铁路CPⅢ高程控制网建网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网的建网测量,本文分析了CPⅢ高程网的技术要求及其德国建网方法和中国已有建网方法的技术特点,并根据CPⅢ平面网自由测站测量的原理,探讨利用CPⅢ平面网自由测站观测值构建CPⅢ三角高程网的可行性。研究结论:通过引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构建CPⅢ三角高程网,并比对高精度三角高程网测量的前提条件,认为CPⅢ三角高程网是可行的;通过对其实际精度指标的大量比较和统计分析,认为可以达到二等水准测量和CPⅢ高程网的精度要求,因此是CPⅢ高程网建网测量的一种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全国和河南省未来十年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的统计分析,以及河南人口受教育年限的统计分析,预测河南省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将在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根据分析预测结果,提出未来十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预测,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化与配置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HXD1C型机车牵引电机球铁端盖的结构特点。通过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增加第二层内浇道,以及冒口配合冷铁的方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铸件存在的夹渣、冷隔、缩松等缺陷,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48.
对城轨交通市域线多车种运营模式与常规运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为例,重点探讨了快慢车组合运营方案和越行线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9.
季翔 《铁道车辆》2012,50(4):42-44,6
介绍了空气压缩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50.
研究目的:即将开通的海南东环铁路及运营中的东线高速公路清水湾段受突发性大型泥石流冲击,泥石流漫过铁路路堤、穿过桥下净空后进一步漫过公路路面并流入南中国海;通过记述泥石流的成灾过程,结合地质调查、航拍、勘探、测试等手段,分析流源区巨型滑坡的成因、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泥石流的径流和堆积特点。研究结论:(1)流源区巨型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运动的特点;(2)风化破碎的花岗岩体和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3)连续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4)表现形态:岩土体高速下滑后,迅速解体并与水体充分拌和转化为泥石流,沿途不断铲刮沟床,流体物质和含水量逐渐增大,高速流态化运动近4 km才逐渐停下来;(5)海南东环铁路及东线高速公路位于堆积区的外缘,当泥石流到达时动能已大大减弱,其破坏程度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