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64篇
综合类   83篇
水路运输   81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燃料电池轿车副车架结构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燃料电池轿车副车架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并使用轻量化材料替换的同时进行拓扑和尺寸优化,使得结构轻量化和可靠。  相似文献   
72.
主要探讨三重管高压喷射灌浆RJP(Rodin Jet Pile)工法首次于台北捷运市区段标之深层地盘改良实际施工案例,从灌浆工法基本原理、试验桩之验证施工与检测、工作桩之设计配置、施工时灌浆参数设定与管控、改良后钻心取样成果与实际潜盾发进时改良成效现况验证比对,以提供工程界未来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3.
分析铁路货运站场拓展综合物流服务的基本模式及切入途径,提出铁路货运站场向综合物流服务模式拓展的关键是在战略层和操作层上进行运作重构,最后探讨铁路货运站场在发展现代物流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4.
75.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 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 个主要因素. 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回归精度.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乘客耐受性的参数估计,绘制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 结合仿真结果,对立席密度耐受阈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普通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6.57~6.92 人/m2,通勤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7.21~7.63 人/m2. 模型结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面向冬奥主干通道兴延高速,以驾驶人适应性为导向,构建一种面向人因的车路协同系统硬件在环效能测试平台,针对多种道路条件、交通状态、特殊事件等面向高速公路设计13种交通情境,从主、客观2个维度实现车路协同系统包括主观感受、高效性、安全性、生态性、舒适性、有效性6个方面的驾驶人适应性评价,分析车路协同驾驶状态下的综合评估指标及影响机理。主观评估结果显示,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人有积极作用,52%的被试认为车载预警信息可以使行车过程更安全。客观运行结果表明:由于车路协同状态下驾驶人对于前方道路危险状况的可预知性,导致驾驶人提前降速,运行速度降低,效率有所下降;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加速度和换道次数明显减小,其安全性显著提升;由于车路协同系统避免了驾驶人对于突发危险状况的紧急制动,因此车辆的油耗、排放均明显降低,其生态性改善效果显著;归因于驾驶人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熟悉程度不足,导致舒适度各系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也表明驾驶人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在车路协同条件下可获取不同路段的限速值和超速提示,其有效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速度跟随比有显著提升。所构建的测试平台和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层次挖掘车路协同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由于电力推进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操纵性、灵活性等诸多优点,一直是舰船推进方式研究的热点,并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水面舰船。介绍了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舰船电力推进系统中电力品质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在舰船电力推进系统中已被采用的谐波抑制方案,并对其优劣进行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新型的谐波抑制方案,该方案在提高电能品质方面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78.
鞠文昌  李岩 《水运工程》2007,(12):108-113
通过对松花江涝洲汉道河段近30年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和纵向变化进行分析,预测河势演变趋势,提出对井区进行防护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9.
驱动参数对GDI压电喷油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泵试验台上采用不同驱动方式对汽油机缸内直喷(GDI)压电喷油器的流量特性和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喷油器的喷油量、针阀开启时间等参数随驱动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采用单峰值和恒定电流驱动方式,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喷油量近似呈线性增加,当电压大于155 V时,喷油量保持不变;采用多峰值电流驱动,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喷油量不断增大.采用恒定电流和多峰值电流驱动时,驱动电流对喷油量的变化影响不大.相同电流时,多峰值电流驱动的喷油量小于恒定电流驱动的喷油量.压电喷油器的响应时间随着驱动电压、驱动电流和电流变化率的增加逐渐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0.
针对M 100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起动困难的问题,在M 100甲醇中添加烃类添加剂,改善甲醇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按体积比在M 100甲醇中分别添加15%汽油、8.5%异戊烷、10%石油醚作为添加剂,采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了-20℃,-10℃,0℃三种环境温度下,甲醇发动机的起动性能.结果表明:甲醇中添加15%的汽油、8.5%的异戊烷、10%的石油醚,-20℃时M 100甲醇发动机可以正常起动,起动时间小于3.5 s,在-10℃时起动时间小于2.5s,在0℃时起动时间小于1.5s;环境温度为-10℃时,增大首循环喷射脉宽有利于缩短起动时间,首循环喷射脉宽从110 m s增大到130 m s,添加上述比例添加剂后,M 100甲醇发动机的起动时间分别缩短0.2s,0.2s,0.05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