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216篇
综合类   310篇
水路运输   183篇
铁路运输   174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对RPC低高度T形梁张拉阶段梁体上拱度试验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符合较好,证明了该梁预应力张拉控制得比较准确,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得当,上拱度的理论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动态追踪与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追踪与评价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并对系统的实现及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3.
本文主要论述SDH环境下,数字同步网地面定时链路的组织原则和方法,分析在地面定时链路的组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随着大量非线性负载的投入使用,船舶电网谐波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船舶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论文结合船舶电力系统动态负荷多等特点采用节点电势法进行基波潮流计算,忽略传输线路压降,对非线性负荷进行迭代求解,因而收敛速度快,精度高。在迭代求解过程中,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根据适应度值的集中程度自适应地变化整个种群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增加了种群多样性,扩大了搜索空间。应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一个12节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滤波器优化配置,优化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本文主要简述了推制机二步液压推进、中频感应加热、推弯牛角芯棒成形的管件推制机理,探讨了推弯RSφ377碳钢弯管的生产工艺特点和牛角芯棒的设计经验以及计算机的模拟。  相似文献   
76.
电力机车能耗管理优化系统采用基于节能学习模式的设计思想,可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优化,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能耗考核标准.设计基于选择性保存数据记录的算法和用速度信息判断突变公里标并辅助计算机车运行累加距离的算法,可有效节省智能电表内的数据存储空间和还原操纵曲线.利用线性插值算法分别得到距离和速度的信息,采用车站号和时间信息的关联查询算法得到区间运行时间,再通过区间运行时间和能耗数据之间的关联查询算法得到区间能耗.为构建操纵曲线分析优化的环境,提出了全图形化的能耗优化算法.该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已被成都铁路局应用中产生的节能效益所证明.  相似文献   
77.
船尾桨前垂向整流鳍的减振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在船尾型线设计中若不考虑横剖线的UV度、各水线去流角大小等对船体振动的不利影响,很可能会导致艉部水流异常;螺旋桨盘面处非定常及分布不均匀的艉流将直接导致船体剧烈振动.针对发生了该类有害振动的船舶,介绍一种安装于船尾的垂向整流鳍.通过引用水动力不平衡导致螺旋桨激振力产生的基本原理,探讨垂向整流鳍整流使螺旋桨盘面处原艉流场发生有利改变的实质,揭示船尾桨前垂向整流鳍的减振机理.以实例说明该整流鳍在消除该类振动方面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78.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为例,分析了列车空载工况和载客工况下的能耗情况,结果表明根据列车能耗系统的实时统计数据核实列车能耗的方式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乘客总体重的能耗,与列车自重能耗相比,列车自重能耗在列车总能耗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合理地降低车辆自重将成为今后车辆设计的重要课题,根据线路客流量特点制定大小交路时刻表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