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9篇
  免费   365篇
公路运输   1904篇
综合类   1941篇
水路运输   1528篇
铁路运输   1011篇
综合运输   1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MapX在电子海图中的应用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春金  潘玲 《船海工程》2006,35(6):116-118
研究MapX的特点,应用MapX实现了电子海图中GIS的功能,并以船舶监控系统中GIS分析部分为例,实现了图层操作,海图要素拾取、添加,船舶监控,轨迹回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42.
这篇文章通过对C语言指针变量涉及的底层内存空间的分析,深刻揭示出指针类型的实质,并就一些重要应用上如何避免错误、恰当使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策略。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铁路大客户战略实施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大客户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分析了铁路大客户战略对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的积极意义,总结了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44.
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发展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大趋势。在介绍既有制式分类和各种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上,从概念、特征、优缺点、适用性等方面对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进行对比,明确我国目前轨道交通是以地铁为主的多样性发展结构,指出在制式选择过程中存在制式分类标准不统一、选择过程考虑不周等问题。建议对制式进行准确分类,完善不同制式技术标准,基于城市发展,合理、科学地选择轨道交通制式,实现多制式轨道交通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铁科院最新研制的基于CBTC的ATS系统,以及在重庆轻轨3号线的应用情况,包括系统结构,主要技术实现,以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46.
王芃  刘剑  李博 《铁道通信信号》2013,49(Z1):104-105
阐明了铁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意义,使用概率的方法对二乘二取二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关系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其进行数学分析,提出并举例说明了提高二乘二取二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为进一步明确无砟轨道部件伤损对轨道结构受力和行车安全的影响,需要对典型病害类型展开现场动力学试验。本次现场试验主要针对框架板式轨道CA砂浆伤损进行动力测试试验,从而分析CA砂浆伤损(碎裂、掉块等)修复前后钢轨及轨道板的动力学响应,评估CA砂浆伤损对轨道结构受力和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针对现场CA砂浆碎裂等病害的现有修复技术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48.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长大山岭隧道和水下隧道防灾救援用电设施容量、分布特点、负荷等级,提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设计方案,包括防灾电源接引、供电方案、防灾应急照明、消防报警联动控制以及隧道特定环境下满足防火要求的主要电气设备材料选型。力求对我国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技术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对新型长行程旁承进行了介绍,根据长行程旁承的性能特点,结合国内使用环境,对弹性旁承在常温、低温和高温环境下的储存及落车方法、疲劳性能和动力学运行情况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0.
针对智能汽车在无信号交叉口对横穿行人的避撞问题,研究了主动转向避撞控制策略。基于多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分层控制策略设计局部规划层控制器与全局跟踪层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根据交叉口处汽车与行人的轨迹特征计算人车碰撞剩余时间,改进传统人工势场法构造避撞函数,规划出既能规避交叉口内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又能使偏差最小的局部避撞路径,并使智能汽车在满足多项动力学约束时准确跟踪参考路径,通过搭建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结合广东省2006—2018年交通事故数据库选取对交叉口人车碰撞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设计仿真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汽车能在多个初始点完成对参考路径的跟踪,控制器对不同速度和附着条件有较高的鲁棒性,高速低附着场景中,智能汽车横向加速度小于0.4 g、质心侧偏角小于2°、前轮侧偏角小于2.5°,各约束量满足舒适性和平稳性条件;4个典型交叉口场景中,智能汽车以不同速度直行或转弯通过交叉口,均能识别横穿行人中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实现主动转向避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