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119篇
公路运输   482篇
综合类   486篇
水路运输   383篇
铁路运输   304篇
综合运输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大型围垦项目白热化推进背景下的海堤安全问题,开展中国海堤监测现状研究。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依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从海堤检测与监测理论、海堤状态安全检测、海堤安全长期监测以及经典海堤监测案例这4个全新的角度,分析我国海堤监测的现状。结论表明:现有海堤监测大多集中在施工期监测方面,对老海堤安全隐患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指出海堤监测理论中渗压和沉降理论2个分支均未提及海浪本身对海堤的影响,建议将波浪资料纳入海堤渗压及沉降等影响因子中;建议提出一套规范化的海堤隐患检测综合方法,将海堤自身变形监测资料与海洋水文监测资料同步集成、综合分析进而实时预测海堤安全。  相似文献   
42.
文章根据卡套式管接头的作用原理和使用要求,对转向架空气管路管接头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实际经验从安装工艺、检查控制、设计结构、设备工具维护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3.
研究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头时距对不同CACC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关系,进而为CACC车头时距设计提供参考. 应用优化速度模型(Optimal Velocity Model,OVM)作为手动车辆的跟驰模型,PATH真车实验标定的模型作为CACC车辆的跟驰模型. 基于传递函数理论,推导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关于CACC比例与平衡态速度的混合交通流稳定域. 分析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所需满足的临界CACC比例与CACC车头时距的解析关系,提出随CACC比例增加的可变 CACC车头时距设计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的正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下,CACC车头时距随CACC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避免取值较大影响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的提升;当CACC比例大于35%时,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CACC真车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4.
舱内泥泵汽蚀性能是决定超大型耙吸船施工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国内建造的泥泵往往缺乏汽蚀性能数据。以国内首艘超大型1.8万m3耙吸挖泥船为对象,研究其舱内泥泵汽蚀性能,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首先获得流量-扬程、流量-效率、流量-功率等泥泵特性,并与已掌握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应用完整汽蚀模型研究汽蚀性能,并采用较国外更为严格的效率下降值作为临界汽蚀发生点;据此获得某挖泥转速下不同流量的必需汽蚀余量数据。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工程界及具体船舶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了实现对整体浇筑梁预应力束的自动布置,提出预应力束自动布置的分步算法:第1步,基于桥梁弯矩内力包络图建立预应力束线形计算模型;第2步,基于线性规划原理,将弯曲能量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提出决策系数法计算预应力束数量,再以主梁应力作为控制条件对预应力束进行最终调整.与其他预应力优化算法相比,分步算法计及预应力束的构造要求,同时避免局部优化的缺陷.以柳州跨座式单轨桥梁为工程背景,基于分步算法在Matlab平台开发计算软件,计算柳州单轨3×30 m梁.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束自动布置的分步算法能实现预应力束的合理布置,有较好的准确性,可在整体浇筑桥梁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对于基线平整、不含突出附体的船舶,采用纵向进出坞,是一种传统、安全且便捷的进出坞工艺.有附体的船舶采用常规纵向进出坞会导致进出坞水深要求的增加.本文结合实例,对带有附体的船舶进出坞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进出坞工艺下的水深要求,优化进出坞工艺,提高船坞的适应性,以获得较好的工程经济性.  相似文献   
47.
中国近周边海域船舶排放清单及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我国沿海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本研究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国内外船舶静态数据、排放参数,结合船舶实际航行资料,采用动力法估算了中国近周边海域2014年的船舶排放清单,并分析了靠港、锚泊、港内机动、低速、巡航5个船舶状态下的排放特征,按不同海区对排放进行了统计,并给出了我国三个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中国近周边海域范围内由于船舶活动一年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PM10分别约为87.98万吨、137.84万吨、11.73万吨。排放源分析表明,在船舶的主机、辅机和锅炉3种排放源中,主机是主要排放源,且在航行状态上低速巡航状态排放最大。船舶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析表明,90%的船舶排放发生在海岸线至领海基线外96海里范围内,即距离陆地200公里的海域内。  相似文献   
48.
关于水流作用下护底块石的稳定质量计算,国内外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总结提出多种计算理论,各国规范也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因研究条件和背景有所不同,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往往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给设计人员带来较多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梳理国内外常用规范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水深是影响护底块石质量的敏感因素,计算方法选取时应重点考虑该因素;美国规范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在强紊动的水流条件下,建议对照国际通用手册中的Pilarczyk法和Escarameia & May法综合评估确定块石质量。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决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水源识别问题,结合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的相关施工资料,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涌突水预测,通过水分析化学实验,采用灰色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水系之间的关联度;而后针对单一水源和混合水源分别进行试验和分析,得出雪山梁隧道出口段内渗漏水来源最可能为大气降水,关联度较高的还有淘金沟上游水系和隧道出口处水系;最后进行比对,得出隧道渗漏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淘金沟上游水体的结论,并依据现场资料及实地踏勘,验证了灰色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0.
为合理确定盾构隧道接缝EPDM弹性密封垫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及其参数,采用CMT4304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模型符合性和材料稳定性2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常用硬度EPDM橡胶材料的推荐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邵尔硬度为45 HA和60 HA的EPDM橡胶,采用Arruda-Boyce或van der Waals本构模型较合适;邵尔硬度为55 HA的EPDM橡胶,采用Arruda-Boyce或Yeoh本构模型较合适;邵尔硬度为65 HA的EPDM橡胶,采用Mooeny-Rivlin本构模型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