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4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世界经济需要调整 1998年,世界经历了一场大波动。8、9月间从香港到俄国,从巴西到南非,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一场大的金融危机。但三四个月过去,回过头看看,这场危机似乎已经顶过去了。各国的股市在大幅下跌后都又恢复到先前的水平,纽约股市甚至达到了9600点的高度。这种表现是否说明世界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是否还会再来一波下跌?现在还难下结论。总起来看,各个局部的危机是暂时被拯救,或暂时被掩盖下来,但时间一过,疾病可能还会发作。譬如巴西可能就是一个火药桶。  相似文献   
22.
今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两个重要的国家法律:《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这两个法律将分别于2007年10月1日~2008年1月1日实行。这两部法律的通过,在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今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两个重要的国家法律:《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这两个法律将分别于2007年10月1日和2008年1月1日实行。这两部法律的通过,在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自去年以来,我国政府就连续发布各项禁令,限制有关产品的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率。譬如去年9月14日,财政部、发改委、  相似文献   
25.
千百年来,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哪里有通衢大道,哪里就有繁华的街市和物流。古老的城市依交通线而建,威尼斯、纽约、上海都是国际贸易物流的产物。当虚拟的网络交通兴起之后,它将经世界带来什么?依傍网络于线的新兴“城市”是什么?哪些组织和行业有可能成为网络上的庞然大物,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庞儿?人们注视着网络公司,在这个爆炸式繁殖的群体中寻找未来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26.
2002年,美国的贸易逆差额高达4352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逆差1030亿美元,对日贸易逆差700多亿美元。与美国相反,去年欧盟国家出现了1020亿欧元的较大贸易顺差,比2001年增长了1.5倍,法国出现了数额较大的贸易顺差,而英国却与美国一样是逆差国家,数额高达600多亿欧元。如何看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和逆差,是不是出现逆差就有问题,出现顺差就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27.
当前的国际经济中,存在着只允许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去自由地投资赚钱,而不许发展中国家自由地出口货物。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当今的世界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概念中。本文分析了外资的溢出现象,进而提出了资本反溢出的观点,值得研究发展现论和发展战略的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8.
二十多年来,我国传统的重商主义发展模式利弊参半,在这场进出口贸易交换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资本大量增加,但自然资本损失惨重。目前全国已形成几大块生态危区,南水北调便是一例,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已成定局,我国不得不通过花费上千亿元的水利工程来调整资源配置。东北三省的黑土地是经过几亿年植被腐化形成的一层地表黑土,在世界上也只有乌克兰和美国的中  相似文献   
29.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出现许多新特点,很多人难以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最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中国经济在1997取得了‘软著陆’成功的成就,然而,市场疲软、启动乏力的现象接踵而来,零售物价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连向来最具活力的乡镇企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虽然中国政府几度—20年。总地说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技术、结构和体制加速变革的前夜,改革的任务十分沉重而艰巨。那么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说,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什么状态呢? 1,从总量上看,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这两年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由此导致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例如,今上半年生产纯碱383万吨,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0.
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在防止金融危机,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尤其今年上半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幅较大,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出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挹此注彼”的“利益转移”现象。 本文作者仲大军先生,作为经济观察家,站在经济领域的前沿,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并就中国城乡之间、国企与私企之间、相关企业之间的“利益转移”现象,作了较细致的阐述,以期引起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健康、稳定、快速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