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降低超载运输车辆对农村公路的损坏,保证农村公路的服务质量和减少农村公路因超载产生的额外养护费用,以治超站为基地对农村公路实施移动治超.为了以最小成本实现所有超载路段的监控和超载治理,构建了同时确定治超站数量、治超站选址以及以治超站为基地治超车的巡游路径优化模型;针对具有大规模候选点集和最大可设置设施数不确定的选址-路径问题,设计了二级嵌套的蚁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利用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治超站被选在矿产资源丰富、施工场地密集的地区,周边矿运货车和渣土车的超载运输现象明显;治超车的巡游路线包含多条货车流量大的省县干道.  相似文献   
22.
对高原清筛机制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解决供氧不稳定和使用寿命偏短等问题,对制氧系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3.
国防科工委栾恩杰副主任新千年伊始对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国防科工委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作为长期奋斗在标准化战线  相似文献   
24.
2006年4月16日-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交通安全产品及智能交通博览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该届展览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道路建设安全行业协会、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协会主办.展览将开设高峰论坛.企业产品推介会、技术交流、展览展示、网上展览等活动.展览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产品及材料、  相似文献   
25.
宣运进  史珉钰  曹保山 《水运工程》2007,(8):124-126,134
针对皂河三线船闸闸室施工特点、难点,依据闸室施工工序,提出了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施工。  相似文献   
26.
孙浩轩  罗钰 《中国水运》2007,5(1):157-158
城市是特定意义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环境在这一特定空间地域的有机结合和对立统一。人类只有按着城市的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人类与环境才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持生态平衡。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  相似文献   
27.
研究目的:根据某火车站在改建工程中站台雨棚要求无柱化,提高通透性、舒适性的特点,对该站台雨棚的设计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结合现场条件,采用单跨全覆盖的建筑形式。主体结构平面为41 m×400 m,两侧仅设置落地支撑28个,结构内部不设支撑柱,采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进行结构计算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通过铁路站台雨棚首次采用螺栓球网壳和落地立体管桁相结合的空间结构受力体系的实践,提出了成功的设计经验和有针对性的细部构造措施。研究结论:无站台柱雨棚采用正放四角锥双层柱面网壳与落地管桁结构的综合受力体系,不仅可以合理地发挥杆件效用,而且还可充分地展现建筑效果。对于体形较大的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十分显著,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有效地改善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结构中的细部设计也应用了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法,确保了结构的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28.
29.
30.
研究目的:突涌水是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已成为当前隧道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为有效防范突涌水灾害风险,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因素量化融合的岩溶隧道富水评价模型,以系统反映各类因素对隧道富水的控制作用,有效提高岩溶隧道富水程度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论:(1)由于岩溶隧道富水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综合考虑岩性、地形、构造和水源等影响因素,建立了7个主要影响因子的量化分级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岩溶隧道富水评价模型;(2)采用评价模型对吕梁山隧道富水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极强富水区占隧道长度的43.7%,强富水区占25.3%,中等富水区占12.8%,弱富水区占18.2%,与施工开挖后涌水量对比,预测准确率为84.3%;(3)本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隧道富水评价的准确性,可为岩溶隧道富水程度和涌水风险预测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