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钢管混凝土桁式结构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为探明钢管混凝土节点的破坏机理,得到其承载力计算方法,系统汇总了国内外报道的圆形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试验数据,并根据节点形状和支管受力形式,分为139个受压节点、16个受拉节点和38个K型节点,分析主管内填混凝土对节点构造、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改善,提出钢管混凝土节点设计流程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节点构造和焊接要求前提下,主管表面钢板层状撕裂破坏、焊缝破坏和受拉支管背面主管顶板局部屈曲破坏可以有效避免。对于受压节点,空钢管节点可能发生主管侧壁屈曲或表面屈服线破坏,而主管内填混凝土后,其破坏模式变为横向局部承压破坏,承载力平均提高8.3倍,不需要进行受压节点验算;对于受拉节点,管内混凝土能提高节点受拉刚度,破坏模式趋于主管表面冲剪破坏;对于K型节点,承载力以受拉支管控制,主要发生主管表面冲剪破坏,其强度与支管有效宽度破坏相当,即实现节点和钢管杆件等强设计,此外,考虑主管混凝土抗剪贡献后,主管抗剪承载力提高1.1~1.3倍;提出了钢管混凝土节点设计流程,并给出其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圆形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均以受拉支管控制,需进行主管表面冲剪破坏和支管有效宽度破坏验算,同时,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还需进行主管间隙处剪切破坏验算。  相似文献   
42.
为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热电联产、电热储能系统以及可控负荷的规模化效益,实现多能源协调互补,本文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热电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双层并行化思想和分子间作用势原理提出了一种并行分子微分进化算法,可有效兼顾寻优深度和寻优速度,从而可实现对该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进行快速准确地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应用及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43.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天然气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对天然气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从1逐渐增大到1.8时,发动机的循环变动增大。最高燃烧压力(pmax)与平均指示压力(pmi)有一定的相关性,高的pmax循环对应着高的pmi循环。高的pmi和pmax对应着短的火焰发展期(θd),短的50%质量已燃持续期(θx=0~0.5)和短的燃烧持续期(θb)。而且,pmax与其对应的曲轴转角(φpmax),最大压力升高率(λpmax)与pmi,θd与θx=0~0.5,θd与θb都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4.
载人深潜器供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靠稳定的供氧系统是载人潜水器研制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比较了各种类型水下运载器如潜艇、载人深潜器等对载人密闭舱室内氧气浓度的不同要求。针对载人深潜器载人舱内的客观条件,从动力、空间大小、浓度要求等方面论证其对供氧的特殊要求。分析了常见的几种密闭环境下的供氧技术,如物理供氧、电解水、氧烛、超氧化物等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供氧技术及研制了样机。使用该样机进行封闭空间内的有人供氧试验,以验证该项技术的效果。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在完成样机试验后,又将样机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1000m、3000m和5000m级海试。海试的成功验证了样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46.
简要说明了重锤夯起重机的选择和重锤及其附件的制作,重点从重锤夯加固成型路基的机械配置、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其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叙述了用重锤夯加固路基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7.
48.
提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从结构性能方面阐述该组合桁梁桥高效传力机制、高性能结构构件及节点力学性能,从预制件划分、存放、运输、拼接方面阐述组合桁梁桥高效装配施工性能,从防灾性能方面对组合桁梁桥与混凝土梁桥进行抗震性能有限元对比分析,从耐久性能、可维护性能及环保性能方面论述组合桁梁桥良好的服役性能。结果表明: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各杆件受力明确,杆件材料利用率高,结构刚度大,当结构跨径达到80 m时,用钢量指标仍在400 kg·m-2以下;PBL加劲型等宽钢管混凝土节点可有效改善节点传力性能、静力破坏模式及抗疲劳性能;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可改善钢混界面传力及钢管局部屈曲性能,有效提高构件承载力;组合桁梁桥主桁单元、桥面板单元、桥墩单元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单元质量可控,现场装配速度快,施工周期短;与混凝土箱梁桥相比,组合桁梁桥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内力下降显著,反应谱分析中纵桥向墩底弯矩与剪力下降达94.0%、81.2%,时程分析中纵桥向墩底弯矩下降达91.6%;采用可更换桥面板构件、桥墩系梁构件使组合桁梁桥全寿命周期性能优异。可见,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是一种装配式高性能桥梁结构体系,可为中国中等跨径公路装配化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梳理了当今世界上现有氢燃料动力船舶类型,总结了氢燃料动力船舶的特点,分析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标准规范、动力源、氢制取、氢储存与氢安全;结合船舶的航行环境、结构与运行工况等,提出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各关键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全球氢燃料动力船舶数量有限,多为内河湖泊小型客船,以氢燃料电池为主要动力来源,主要采用35 MPa高压气瓶存储氢燃料;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的相关标准规范仍处于制定阶段,可参照氢燃料电池汽车建造、测试和使用方面的标准规范要求;氢燃料电池主要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应用最为广泛,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以及密封材料等均对PEMFC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燃料电池对船舶的适用性,建议发展大功率燃料电池模块,并开展燃料电池在湿热、盐雾、倾斜、摇摆状态下的环境适应性研究;中国的制氢产业目前仍以煤炭制氢为主,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短期内,高压气态储氢是最可行的船上储氢方式,应研究轻质、耐压、高储氢密度的新型储罐,提高储氢密度和安全性;为保证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安全性,应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明确风险场景,对氢泄漏、扩散、燃烧与爆炸的发展规律与后果进行仿真分析与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50.
为有效推动内河绿色船舶规范落实,弥补内河绿色船舶测试体系的缺乏,基于中国船级社《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提出了内河绿色船舶测试指标,并将测试方法分为设计类指标测试和测试类指标测试,对应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流程与测试内容。针对内河绿色船舶测试结果的评估给予建议,认为可以分四部分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船舶状态、授标预估、设备功能以及经济性,以期为内河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测试方法,丰富内河绿色船舶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