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68篇
综合类   38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节理岩体隧道破坏与节理属性密切相关。文中依托将军山大跨隧道,分析节理特征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阐述节理岩体隧道围岩失稳机理和锚杆支护机理,提出节理岩体隧道锚杆支护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块体塌落区分布在两组节理与隧道相切形成的三角区,为围岩失稳关键区域;节理张开区、剪切滑移区由拱腰延伸到拱脚、拱肩,向围岩深部发展,呈蝶形分布,为围岩失稳潜在区域;节理岩体失稳机理为开挖应力平衡打破—应力降低区出现—节理面剪切滑移—节理面张开—块体塌落;节理岩体锚杆作用机制为对节理面施加法向应力以增加节理面摩擦阻力、锚杆轴力提供抗滑力、锚杆抗剪能力限制节理面相互错动。  相似文献   
172.
正整装整卸运输车是指在不借助任何其他装卸机械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托盘和集装箱对物资和装备实施整装整卸(本文仅涉及可实现尾部装卸的车辆)的运输车辆。各个国家整装整卸运输车的名称不同,如美军称为托盘装载系统(PLS),英军称为可移拆式托架装卸系统(DROPS),但功能基本一致。整装整卸运输车发展应用概述美军于80年代开始研制并试生产整装整卸运输车。海湾战争期间,整装整卸运输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恶劣的野战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整装整卸运输车由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自装卸能力的牵引车和一个可拆卸的装货平板或集装箱。  相似文献   
173.
为了给岩溶区隧道掌子面突水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岩体,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了地应力和岩溶水压力等自然营造力作用下断续裂纹的压剪起裂属性以及分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水压和支裂纹扩展长度的变化规律,推导了断续节理岩体发生轴向张拉贯通破坏突水的临界水压力。运用两带理论和推导的临界水压力公式,建立了基于最小安全厚度的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层失稳突水判据,并分析了掌子面前伏岩溶水压力、断续主裂纹长度、断续裂纹排距及裂纹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等对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可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岩体结构特征的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岩溶隧道近接前方高压富水溶腔顺序开挖中掌子面防突层岩体位移场、渗流场等演化规律及其临突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岩溶掌子面的不断推进,掌子面防突层岩体挤出位移逐渐由单一卸荷引起向卸荷和前伏岩溶水压共同影响过渡;掌子面各测点位移及位移增加幅度均持续增大;掌子面挤出位移和掌子面水流速度在突水通道即将形成时出现激增和突升现象,具有明显的突水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74.
纵筋环肋圆柱壳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纵筋环肋圆柱壳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结构的力学和数学模型,得出计算公式。采用理论设计公式和有限元仿真计算设计一个大比例的舱段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外压试验。通过对理论计算结果、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环肋纵筋结构能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5.
为了研究喷水推进船航速及运动姿态对推进特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对不同航速和姿态下的一艘喷水推进三体船进行自航计算.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姿态的变化时,随着喷水推进装置转速的提高,航速提高,喷水推进装置导叶通道内贴近吸力面一侧流动分离减轻,推进性能提高.当航速和转速不变,仅改变运动姿态时,随着艏倾的增大,喷水推进装置入口...  相似文献   
176.
结合东风车型项目,以电路板外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与产品外形相吻合的随形冷却水道,利用MoldFlow和ANSYS对随形冷却方案效果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冷却方案进行对比。最后采用金属3D打印工艺制作模仁及冷却水道,在注塑模具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随性冷却方案大大提高了注塑效率,减少了产品变形。  相似文献   
177.
天津地区某疏浚工程采用大型绞吸船施工,最远吹距达17 km。针对单艘非自航大型绞吸挖泥船无法满足工程长吹距施工的问题,研究大型绞吸船串联施工技术。通过去除自有闲置绞吸船桥架、钢桩定位等系统,并增设锚缆定位等辅助设备的方式,针对串联施工对大型绞吸船进行适应性改造;通过对串联施工多种工况的理论计算,确定两船的最佳施工间距范围,提升大型绞吸船串联系统的生产率和稳定性,保障工程按期完成。结果表明:大型绞吸船串联施工设备改造方案及施工工艺满足工程长吹距施工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船舶停滞,提升生产率约24%,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8.
为了计算白涧河大桥汽车荷载模型,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汽车荷载数据,统计车型、车重、轴距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图表化,获取其概率密度分布情况。同时结合国家现行规范及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相对于规范的汽车荷载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车型按照汽车型号主要以2轴和6轴车为主,所占比例均约为48%。上下行车辆数量相当,行车道车辆数远高于超车道。行车道以2轴车为主,超车道以6轴车为主。超车道车重概率密度分布服从混合高斯分布,行车道车重概率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汽车荷载效应,得出适用于白涧河大桥的汽车荷载模型取《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Ⅰ级汽车荷载的1.1倍。  相似文献   
179.
为检验运营阶段桥梁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成桥运营阶段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选取满载工况,采用多重Ritz向量方法,分析了桥梁的动力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参数敏感性,发现对于拉索内力,相对于恒载,活载对内力变化影响较小;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左右桥塔位移、塔底弯矩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桥塔处于侧弯状态;桥梁的基频是0.171 Hz,基本周期为5.86 s,振型为反对称竖向弯曲;普通桥梁结构周期都较小,大跨度斜拉桥基本周期都超过了5 s,体现了大跨度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柔度大的特点;结构自重及刚度的变化,对自身的频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0.
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应用软件未覆盖完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以及信息化与业务难以融合的问题,提出基于先进工业互联网架构的船舶整体管控平台,分析整体管控平台与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流程,探索某船厂在整体管控平台体系下的云边端协同技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船舶生产技术充分融合,构建“统一数据、统一模型、统一架构”的船厂整体管控平台,实现船舶各业务系统的设备标准接入、数据融合共享和智能协同管控与决策,进而提高跨业务、跨层级和跨应用系统间数据共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