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出了利用电传动内燃机车的电能为铁路平时和战时的抢险、救援等提供应急供电保障的新思路及实现手段,并全面介绍了电传动内燃机车应急供电电源装置这一新型的铁路应急供电保障设备的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防止钢箱梁桥面推移、拥包、开裂的2种技术方案。方案一:利用适用于钢桥面铺装的耐高温、耐老化的环氧结构胶对钢桥面进行防腐、防水处理,同时在环氧结构胶上均匀撒布经过特殊级配设计的玄武岩质碎石,形成粗糙界面,铺装下层为3 cm厚的利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和纤维配制SM A 10,铺装上层为4 cm厚的SM A 13;方案二,在钢桥面板上焊接剪力键,在剪力键上绑扎钢筋网,浇筑5~10 cm的C 50高强高韧性轻质混凝土,再铺装一层4 cm厚的SM A 13。2种技术方法在武汉东西湖互通C匝道桥、武汉香港路立交桥、武汉白沙洲大桥等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以某大桥海上施工平台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提取了平台的各阶自振频率。对随机波浪作用下考虑不同激励方向和自由表面效应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激励方向和自由表面效应对结构随机响应的影响。通过施工平台静、动力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在施工平台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波浪力的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4.
以标准轴载为基本荷载, 借助ANSYS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揭示了在铺装结构体系整体受力的情况下铺装结构层的弯拉应变大小、分布规律及其与正交异性板构成的关系,对钢箱梁桥面铺装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基于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全寿命结构厚度优化设计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文中在给定各结构层厚度和罩面厚度优化搜索范围及不同贴现率取值的基础上,以全寿命结构行为方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为基础,采用费用现值法,通过计算机搜索,给出了不同贴现率下的两种经济优化目标(总造价和总费用)的优化结果,并通过实例对贴现率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喷淋蚀刻技术是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换热单元通道加工的重要方法,在蚀刻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蚀刻效果。针对喷淋压力、蚀刻液温度、蚀刻液FeCl3溶液质量浓度和H3PO4溶液浓度等4类影响因素,研究其对蚀刻速率、蚀刻因子和通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道路服役数据信息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养护的关键,先进探测设备是获取道路服役数据信息的途径。近年来,三维探地雷达(3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3D GPR)因其高效、无损等检测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可为道路隐性病害数据获取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此,对道路典型隐性病害类型与检测手段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了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原理、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及在道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根据三维探地雷达图谱隐性病害特征与识别手段,重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探地雷达图谱识别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进程,展望基于探地雷达数据的数字孪生技术,主要介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建模与模型仿真方法。该综述可为三维探地雷达道路隐性病害检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借鉴,同时为基于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养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四轮可独立控制和响应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对增强车辆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车辆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需研究解决各个控制器相互耦合、过驱动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核心问题,这依赖于多维 (纵向、横向和垂向) 集成控制模式和容错控制。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和总结,从传统单一维度控制到多维集成控制,综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重点归纳了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的多层结构及其应用,特别是集成了纵向-横向-垂向动力学的综合控制。最后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