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高铁联调联试管理文件是高铁新线开通之前用于指导试验的重要技术文件。通过分析既有联调联试管理文件的现状及不足,提出高铁联调联试管理文件标准化设计应遵循"传承、统一、协调、开放"的4项基本原则,借鉴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模式,构建4层金字塔结构的高铁联调联试管理文件体系,并完善了各层文件内容。  相似文献   
122.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地铁线路钢轨因施工误差导致的非对称轨底坡处易出现疲劳伤损现象,利用我国地铁车辆常用的LM型面与CHN60钢轨,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Kalker三维非赫兹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及其数值程序CONTACT,分析非对称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和轮轨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引起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原因。研究结论:(1)随着轨底坡的减小,轮轨接触点对分布趋向于轨距角一侧,接触点对分布范围变窄,且轮轨接触斑面积减小,滑动区增大;(2)横移量小于4 mm时,右轨侧1/30、1/40、1/50三种轨底坡下的最大法向接触应力相差不大,但均明显高于轨底坡为1/20的值;在5~8 mm横移量范围内时,相同横移量下轮轨接触应力随着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3)同一横移量下轮轨体内最大等效应力值随着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右轨侧轨底坡从1/20减小至1/50时最大等效应力均增加了60%左右,且等效应力沿纵向分布范围变窄,沿深度方向影响范围变小,等效应力作用趋于集中;(4)轨底坡的减小引起轮轨表层接触应力增大及轮轨体内等效应力增加,可能引起轮轨材料从表层到深度领域内的疲劳破坏,缩短轮轨的使用寿命;(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地铁线路检测、维修及轨底坡设置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自动驾驶(ATO)技术对列车运行曲线的控制为多目标控制,按照控制优先级自高至低依次为:准点运行、舒适度、节能运行。列车运行的准点率以及节能性能评估已有相关的标准或明确的方法,但针对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舒适度检测的标准和方法还未形成。因此需要建立评判标准、开发专用的测量系统,以实现高速铁路自动驾驶曲线对旅客乘车体验的影响量化检测,从旅客舒适度的角度来判断该曲线的合理性,为评判和优化高速铁路ATO的驾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李博 《珠江水运》2021,(6):82-84
OCIMF是由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组成的企业间协会,目的在于不断推进油轮和接收终端的安全和环保操作安全。海油发展借鉴OCIMF经验和各类指南,在海事安全管理工作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制度建设和相关检查,各船型安全缺陷逐年减少。海油发展的良好实践为我国其他石油企业、船舶企业引入OCIMF技术标准,提高我国液货船、海工船舶安全管理水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5.
研究目的:为研究地铁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本文以地铁9号曲线尖轨道岔为例,基于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和车辆-道岔系统耦合动力学仿真计算,在综合考虑车辆侧向过岔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基础上确定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以期为列车折返能力的提高和城际轨道交通道岔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与储备。研究结论:(1)在尖轨顶宽40 mm时标准LM车轮型面与轨道接触点分布已经过渡到尖轨上,而磨耗状态LM车轮型面与钢轨的接触点分布可能在基本轨上或者尖轨上,轮载过渡位置延后;(2)车辆过岔时主要以车体横向加速度为控制指标确定不可逾越速度,因此在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可对车辆横向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测,作为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监测指标;(3)标准LM车轮型面时地铁9号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为50 km/h,磨耗状态LM车轮型面时9号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为45 km/h;(4)通过提高地铁车辆ATP顶篷速度来提高ATO速度,可缩短发车时间间隔,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对运量的储备;(5)通过对地铁曲线尖轨道岔不可逾越速度的分析,可对地铁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进行监测,并针对列车行车间隔加密后可能引起折返能力不足的问题,为道岔提速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6.
李步照  李博 《江苏船舶》2008,25(1):27-28
介绍了离心式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压气机的特性曲线的形成原因,根据压气机特性曲线分析了涡轮增压器喘振的机理,从气体流向图中分析了引起喘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延长增压器轴承的使用寿命,确保机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7.
基于捷联式电子罗盘的舰船姿态及姿态速率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捷联式电子罗盘正被大量应用,根据其自身观测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及姿态速率估计方法,该优化估计方法采用加权统计线性回归技术,与经典的对非线性系统方程的线性化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捷联式电子罗盘的姿态测量精度,并能同步完成对姿态速率的估计,直接扩展捷联式电子罗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8.
黄坤岭  赵丹妮  李博 《公路》2021,66(11):250-254
依托于西安咸阳机场陆侧交通改造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机场堵车现状.总结出大型机场陆侧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即机场陆侧交通与机场总体规划不匹配、交通组织模式复杂、标志牌信息过多及交通不严格管理等.研究后发现合理预测机场未来的客货吞吐量及陆侧交通高峰期的交通流量,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场的基础.最后建议在设计或改造机场陆侧交通时要因地制宜,结合机场现状和城市规划,再以航站楼为终点,分析旅客目标,进而提出机场陆侧交通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9.
李博 《北方交通》2006,(12):4-5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一道关键工序,笔者根据从事施工的工作实践出发,分析论述路面施工中的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风吹雪作为新建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工程的主要自然灾害,其防护是一项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铁路与主导风向的夹角、风速、路堤高度、边坡率、路堑形式、路堑深度及路堑坡率等因素都是影响铁路风吹雪的直接因素。铁路工程风吹雪灾害的成因复杂,仅通过理论分析难以准确评估其危害程度,通过建立连续3个冬季的监测周期,详细介绍了以自动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的监测方法。基于各项现场基础监测资料,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系列成果,为现场各工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攻克风吹雪灾害防治的技术难题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