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具有模量高、抗车辙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并适当减薄沥青结构层厚度。分析了天津地区普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路面受力特点,同时利用KENLAYER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路面结构的剪应力分布特点、疲劳寿命和车辙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设置在上下面层结构位置,能有效降低结构内部的剪应力,改善受力情况,提高其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情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其水稳定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分析,随后对其劈裂强度、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设计参数进行研究,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涉路工程进行施工前的安全评价分析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影响,对保障公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跨越主体的不同,对跨越式涉路工程进行分类,并结合杨北公路改建工程津蓟高速跨线桥上跨津蓟高速工程实例,对公路跨越式涉路工程展开安全评价要点分析,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TM方法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合于GTM旋转成型方式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特点及路用性能,基于GTM物理力学设计方法进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对连续级配和4.75 mm通过率不同的3种间断级配分别进行系统研究,主要依据力学性能参数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成型方式下橡胶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线膨胀情况,认为橡胶沥青混合料基于GTM设计方法可以采用连续级配,而且,通过综合对比路用性能,认为GTM方法更加适合于连续级配混合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京广线曲线上股钢轨鱼鳞伤严重,下股光带不良,轨距角有明显斜裂纹等问题,分别采用传统打磨方式与廓形打磨方式消除。对打磨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对得出,采用廓形打磨后,曲线上股轨面状态较好,斜裂纹、剥离掉块等发展速率均得到控制,曲线下股光带分布合理;采用传统打磨方式,钢轨表面鱼鳞伤得到消除,但是由于轨距角处切削量太大,导致轨侧有高频次接触,不利于减缓钢轨磨耗。提出研发适用于我国线路的钢轨打磨列车,制定合理的钢轨打磨周期及打磨策略,优化钢轨廓形打磨委外服务模式和优化钢轨廓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穿越式涉路工程特点及其对既有公路的影响,对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以管线穿越式涉路工程为例,分析该类工程安全评价的要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评价穿越方案的可行性、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对既有公路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穿越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沉降和路基稳定性,对管线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要点进行论证,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发展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作业项目逐年增加,沿线保护区内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为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推进实现保护区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文章在分析国家政策与行业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事故为例,分析保护区存在的“违规施工”“异物侵限”“违规堆放”三大安全事故问题,揭示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健全保护区安全防控政策制度、推进保护区安全防控精准化、推动保护区安全防控信息化、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4项对策建议,以此切实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能够有效提升沥青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和抗车辙性能,是实现长寿命路面的重要技术途径,技术辐射性强,工程应用价值显著。文章借鉴法国高模量技术理念,以掺加高模量改性剂为技术途径,采用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方法对AC-20C型高模量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进行试验研究,并验证其在不同改性剂掺量下的路用性能和动态模量等技术指标,为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再生拌和工艺对沥青混合料再生效果的影响,设计了3种热再生拌和工艺(再生剂同步添加工艺、再生剂异步添加工艺、再生剂-新沥青预混合工艺),并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开裂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等方法对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热再生拌和工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由于再生剂-新沥青预混合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而提高再生效果,因此,采用该工艺的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以及动态力学性能,低温抗裂以及综合抗裂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胶粉类改性沥青是一种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各等级公路建设养护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组成材料的复杂性和改性工艺的多样性,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体系。该文对"胶粉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两种技术体系的研发应用理念进行了梳理,对其相应的改性机理、改性工艺、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为胶粉类改性沥青的技术选择和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