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107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01.
依托某穿越活断层隧道工程,研发1︰25比例尺多功能断层错动模拟试验装置,开展跨活断层隧道组合支护结构的逆断层错动响应模型试验,针对不同的断层错动位移,研究逆断层错动下隧道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逆断层错动下,隧道结构竖向位移沿纵向呈“S”形分布,结构竖向位移及收敛变形主要分布在断层破碎带及其临近区域,主要影响范围约3.1L(L为隧道衬砌节段长度,480 mm)。随着错动位移的增加,衬砌节段位移差以及竖向相对位移均呈非线性增大,错台现象更加明显。结构应变、结构与围岩的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区域,在错动面处发生突变,应变和接触应力峰值均与断层错动位移呈正相关。隧道拱顶纵向应变以外侧受拉、内侧受压为主,仰拱则以外侧受压、内侧受拉为主,且仰拱受断层错动的影响以及对断层错动位移的敏感性均高于拱顶。隧道环向应变沿隧道轴向的分布因结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表现为竖向的向内挤压变形和横向的被动向外变形。结构各区段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有所不同,在错动面及断层区域,衬砌与围岩之间存在明显挤压作用,而远离断层错动面的衬砌节段,衬砌与围岩之间存在相互脱离的趋势。隧道组合支护结构断...  相似文献   
302.
基于大型直接剪切试验,对不同剪切速率下建筑垃圾再生粗粒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探讨了剪切速率对建筑垃圾再生粗粒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速率越大,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波动越明显,当剪切速率为1 mm/min时,所得抗剪强度指标为极大值,且抗剪强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与破碎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3.
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对建筑垃圾废混凝土与废砖的再生粗粒料及级配碎石的抗剪强度特性进行研究,分别选用摩尔-库仑强度理论与幂函数强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幂函数强度理论能较好地反映建筑垃圾再生粗粒料强度包线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304.
随着共享汽车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站点、路段层面的车辆溢出和拥挤传播现象日趋严重.为刻画拥挤传播对汽车共享系统运行的影响机理,首先,搭建具有时变性和状态相关性的汽车共享系统排队网络;其次,基于C#语言和O2DES离散事件仿真框架,提出并设计考虑车路交互影响和拥挤传播现象的汽车共享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动态随机环境下站点与路段层面的拥挤传播现象对汽车共享系统运行的影响;最后,以成都市三站点的小规模汽车共享系统为例,在不同转运比例、需求和道路拥堵场景下,将该模型与引入虚拟空间的无穷排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站点和路段层面的拥挤传播现象会导致系统服务率下降9.3%~16.9%,相比无穷排队模型,考虑拥挤传播现象的排队模型更能反映汽车共享系统的实际运营过程;当路网的道路占用率为70%(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时,考虑拥挤传播现象的汽车共享系统可实现最大收益;汽车共享系统的引入会为道路资源的动态分配带来新变化,当公共交通转向汽车共享系统的用户占比超过70%时,路网拥堵加剧,不利于汽车共享系统的有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5.
薛撬  李军求  肖焱升  赵宇  刘宇  韩冬雪 《汽车工程》2023,(11):2014-2022
为提升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提出基于加热目标温度优化的电池组预加热策略,充分提高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能量效率,满足目标行驶里程的需求。首先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不同温度下电池的最大放电能量;其次基于不同温度下电池的能量保持率和考虑温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建立非线性多目标约束方程并求解,得到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SOC状态下电池的最优加热目标温度;最后基于实测数据标定的整车物理模型对加热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15和-5℃的初始温度下,基于优化的电池加热目标温度,整车的续航里程最大分别提高了8.41%和4.77%,说明所提方法能够明显提升低温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306.
运营商在调度车辆时单独采用员工或顾客调度策略均难以有效解决共享汽车分布不均衡导致的盈利难问题.为此,在传统时空网络基础上,考虑道路拥堵和用车需求随时间变化对运营的影响,基于C#语言和O2DES(object-oriented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离散事件仿真框架,建立由模块化站点和路段模型组成、可高效率运行的共享汽车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以运营商日均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合决策车辆库存量阈值和行程定价的仿真优化模型,并为解决随机环境下的全局优化问题,设计了EGA-OCBA (elitist genetic algorithm with optimal computing budget allocation)算法;最后,以成都市的5个共享汽车站点为例,验证了仿真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车队规模下,与采用固定价格的顾客调度策略相比,联合策略可使日均净收益提升10.37%~162.30%;与单独的员工调度策略相比,联合策略可使日均净收益提升15.34%.  相似文献   
307.
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作为我国铁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路基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总结与展望,系统提出了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总体架构,明确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建立了以岩土动静力特征识别、参数化设计与基于岩土动力学特征的智能机械作业控制为主线的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出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与建设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及重点发展方向,可为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