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以潍日高速上跨胶济铁路转体桥为项目依托,重点介绍V形墩0#块的梯形平衡内支架设计及其刚度、强度、稳定性计算。由于该项目0#块重量大、跨度大、形状复杂,因此支架设计及其计算对施工安全及支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文中主要以我国的海事管辖制度核心部分之一——海事请求保全制度的管辖权问题为基础,阐述了我国民商事程序法引入实体管辖权及非实体管辖权的必要因素,系统的研究了我国海事管辖权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具体建议,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3.
叶军  郭骁  王冠  成功 《铁道勘察》2022,(2):60-64,70
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建设项目规划包含80~250 km/h多个速度等级线路,各速度级下车辆运营引发的噪声特性也不尽相同.基于有限元与边界元法,构建无限长周期轨道结构的高频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和声辐射预测模型,对速度80~250 km/h轨道交通的轮轨噪声源贡献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运行速度增加,轮轨噪声源强...  相似文献   
34.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交通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就目前的山区公路施工情况来看,公路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山区公路的地形与地质条件日益复杂,使得公路设计的标准有所提高。所以对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山区公路设计思路与选线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35.
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区域联系复杂化,出行方式多元化,出行特征差异化,规划思路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规划师重新审视城市变革、增强规划效率提供了新途径。选择几类典型动态交通数据,构建了反映出行时空特征的期望线、轨迹线、等时线、小区蛛网等模型,分别从特定区域、主城区、市域范围探索交通出行特征与城市空间布局以及设施配置间的关系,形成由基础设施到现状特征再到规划决策的闭合体系,应用于基础单元周边路网梳理、主城区土地开发与产业布局、市域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36.
在分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高速公路典型场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山东临滕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开展集多场景为一体的全路域光伏廊道建设应用研究,分析光伏廊道的技术方案、建设投资、营运成本及收益情况,论证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高速公路光伏廊道建设模式推广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7.
王冠 《中国海事》2023,(7):37-39
通过梳理海事调查报告及责任认定书的法律属性,对其可诉与不可诉的法律基础进行分析,基于行政法公平、正义原则,分析海事调查报告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的影响,针对相关救济途径和手段缺失等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澄清理论认识,助益实务。  相似文献   
38.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被赋予新的内涵,武汉市经过近10年城建跨越式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城市空间格局塑造和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掌握城市空间发展联系和演变规律。尝试利用出行活动大数据,突破传统空间规划研究相互割裂、注重形态表象的思维局限,以"流空间"的形式刻画阐述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布局和行为,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研究表明,利用大数据能更精准地刻画和研判武汉市空间发展形态,剖析市民交通分布和空间活动规律,可以为交通政策制定、设施规划布局、出行改善与功能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构建美丽服务区应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智慧化以及满足出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出发点,从节能建筑、清洁能源应用、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固废处理及循环利用、生态服务、人性化服务等环节综合考虑,从而提升服务区整体形象,加强服务区设施的人性化和标准化服务管理。本文从高速公路美丽服务区构建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从节能建筑、清洁能源应用、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固废处理及循环利用、生态服务、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构建美丽服务区。  相似文献   
40.
海绵城市构建中透水材料的使用不可避免。对PAC-13与ATPB-25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分析空隙率与渗透系数的关系,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空隙率、不同厚度透水沥青路面与重庆地区降雨强度的排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透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渗透系数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空隙率的增大与道路厚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路面排水效果。透水道路总厚度较小,改变面层与基层比例均不能提高排水效果;总厚度较大,随着空隙率从18%增加到22%,透水道路蓄水能力显著提高;总厚度达到35cm且平均空隙率为22%时,透水道路能完全抵抗重庆暴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