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02篇
综合类   87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研究目的:为保证格拉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接触网基础的正常工作和长期稳定,需重点研究接触网基础与冻土的冻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大型应力控制式剪切仪开展多种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冻结粉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直剪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曲线主要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滑动破坏三个阶段;(2)接触面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呈正比,与冻结温度呈反比;(3)当试样含水率低于饱和含水率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接触面抗剪强度增大,超过饱和含水率时,接触面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略有减小;(4)温度越低,接触面内摩擦角越小,黏聚力越大,黏聚力对接触面冻结强度的作用越突显,接触面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5)本研究成果可为多年冻土区接触网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2.
采用线性插值和时空插值构建包含气象、航行性能和机舱信息的船舶综合数据库,经统计分析筛选出9个输入变量,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航速预测模型,获得由预测航速与实测值的残差描述的船体及螺旋桨性能退化的特征参数,建立以航速残差的时间序列为路径的船体及螺旋桨性能退化评估方法。基于某30万吨散货船一年的航行数据进行性能退化评估,航速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为0.01,目标船的性能退化路径具有时间相关性和单调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3.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分析、评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竞争力水平,对我国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创新网络节点对中心企业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基于熵权-云模型的正负创新网络评价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创新网络评价中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通过Matlab编程,运用云模型计算评价指标相应的隶属度,对企业正负创新网络进行划分,对综合创新网络进行评价。以车规级激光雷达企业为例,验证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84.
船舶肋骨线型拟合的精度直接影响数控肋骨冷弯机弯制的精度,传统“用单条三次曲线拟合一整根肋骨线型”的方法具有无法严格经过所有给定点、误差分析无依据和未考虑曲率半径等缺陷。为避免这些缺陷,将整根肋骨看成多个分段,每个分段是一个独立的三次曲线,且参数数量正好等于已知数数量,使参数的解静定。针对由考虑曲率半径产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将分段函数的处理从全局坐标系转换到局部坐标系,将分段的待求解参数从4个降维至2个,便于指定参数的初始解。利用坐标变换,将局部坐标系的结果转换回全局坐标系,拟合后的肋骨线型满足:严格经过所有给定点;曲率半径以高精度逼近给定值,误差的数量级为10-5。  相似文献   
285.
为提升高速动车组在既有客运专线和高速线路之间跨线运行时的车辆运行稳定性和乘客乘坐舒适性,文章基于H∞控制设计研制了一种半主动横向减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减振器、车体加速度传感器、活塞位移传感器组成。为了验证半主动横向减振系统的性能,将其搭载于某高速动车组进行整车滚振试验,通过施加武广线路谱和胶济线路谱激励,测试车辆在不同速度级下的车体横向振动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半主动横向减振系统可以有效衰减车体的横向振动,尤其是0.5~3 Hz的低频振动,幅值可衰减50%以上。  相似文献   
286.
为确定高速铁路车站岔区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结合现场监测沉降数据,采用三种单项模型(V模型、D模型和H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利用最优组合原理建立邓英尔-双曲线组合模型(D-H模型)、邓英尔-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D-V模型)、双曲线-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H-V模型)3种两模型组合模型和1种三模型组合模型(D-H-V模型)。进一步探讨各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引入5个精度评价指标,对各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预测效果优劣顺序为:三模型组合模型>两模型组合模型>邓英尔模型>灰色Verhulst模型>双曲线模型。用各断面的最优模型预测工后沉降,各断面工后沉降均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相似文献   
287.
针对目前纵向避障技术在相对速度较高、路面附着条件差、与障碍物重叠率低等特定场景下制动距离过长的缺点,对纵向距离更小,避碰效能更高的车辆横向避碰典型测试场景及道路试验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梳理我国最大规模事故场景驾驶注意预测(DADA)数据集,并结合欧盟ECE-R79自动转向标准要求,得到自动紧急转向(AES)系统的典型测试场景,同时对道路试验进行设计,提出软硬件测试设计方案,可实现对典型测试场景下不同车速条件下的紧急转向试验监控,从而对AES系统进行有效测试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