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研究Fe3O4改性生物质炭对溶液中As去除效果和吸附机理,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得到生物质炭(BC),用共沉淀法合成了2种Fe3O4改性生物质炭MBC-1、MBC-2 (MFe3O4∶M生物质炭=1∶4、1∶2);采用SEM、BET、FT-IR和XRD对BC、MBC-1和MBC-2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官能团、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表征;采用XPS和EDS对分析了MBC-1的元素形态等理化性质;考察了生物质炭投加量、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开展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BC、MBC-1和MBC-2对As的吸附特性;探讨了Fe3O4改性生物质炭对As的吸附机理.结果 表明:Fe3O4能成功负载到生物质炭上;MBC-1、MBC-2的比表面积分别是BC的1.69、2.26倍;BC、MBC-1和MBC-2对As的去除率随生物质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BC、MBC-1和MBC-2对As的吸附符合准Ⅱ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Langmuir拟合的MBC-1、MBC-2对As最大吸附量分别比BC提高了141、184倍,Fe3O4负载越多,吸附效果越好;MBC-1和MBC-2对As的吸附包括静电引力、配位反应和离子交换;负载在生物质炭上的Fe3O4参与了As的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了As的赋存形态,影响着As的吸附固定.  相似文献   
32.
唐达方  秦亮 《水运工程》2014,(8):176-180
对黏土成球判别指标进行探讨,分析现有指标的优势和缺陷,通过收集近几年天津航道局疏浚工程典型起球黏性土物性指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起球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天航局工程实际,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疏浚黏土起球判别指标,并利用实测值对疏浚判别指标进行验证,表明该判别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3.
田会静  秦亮  高伟 《水运工程》2012,(11):179-183
针对国内外疏浚业缺乏关于岩石输送分析资料的现状,立足于泥泵及管路输送系统原理,以亚洲第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输送岩石的施工数据为基础,对泥泵泥浆扬程换算系数和管路沿程摩阻系数分别进行反分析.对于风化较为严重且混有大量细颗粒成分的岩石与风化程度较弱几乎全部由岩块构成的两种岩石的泥泵泥浆扬程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验证经验公式的适用性,同时反分析得出输送两种岩石时的管路沿程摩阻系数.由于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同,沿程摩阻系数差距很大,建议针对性地对项目的土质进行反分析得出沿程摩阻系数.  相似文献   
34.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隧道防排水工程在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从武广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过程控制方面,系统详实地总结了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系统质量控制技术和措施,为以后类似的大断面隧道防排水施工起到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绞吸挖泥船作为疏浚行业的一种挖泥利器,其绞刀对挖泥船的挖泥能力影响巨大。目前设计绞刀时多以手动方式进行主体建模,其刀臂、大环和轮毂作为绞刀的主体结构,建模中存在参数较多、建模繁琐、精度不高的问题。为了缩短建模周期、提高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参数化绞刀主体建模方法,并采用C#编程语言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调用内置的API接口实现了绞刀主体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自动化生成。结合面向对象编程理念,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绞刀主体建模软件,实现绞刀参数建模和绞刀性能计算的融合,提供了绞刀标准化、参数化创建方式。研究成果可为绞刀主体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6.
李金峰  秦亮  田桂平 《水运工程》2023,(12):159-164
《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中泥驳数量计算公式具有局限性,疏浚工程中性能参数不同的泥驳采用不同配置和装驳顺序,会对主船的时间利用率和泥驳等待时间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引入泥驳系统运行网络线路图和横道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泥驳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引入主船累积停滞时间和泥驳累积停滞时间评价指标,提出主船单面或双面靠驳的泥驳配置及装驳方案优化方法,通过实例对模型和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既定泥驳船队实现了泥驳装驳顺序优化;对拟组建的泥驳系统,实现泥驳最佳配置方案和初始装驳顺序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