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256篇
综合类   135篇
水路运输   138篇
铁路运输   106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91.
随着重载列车的开行,编组站的调车作业超速连挂现象日益增多,减速顶在数量上设计明显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安全连挂的需要了,因此应该有一种按着重载车辆的要求来布置股道中的减速顶方案,使既有的编组线满足重载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2.
本文紧紧围绕新员工安全教育是员工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关键期的主导思想,对船舶行业新员工安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新员工安全教育的对策。通过论述,突出新员工安全教育的目的: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技能,以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同时塑造企业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593.
地名文化凝聚着一个地区多年的历史文化,而在当今的旅游公路建设中,对这一宝贵资源的利用研究明显不足。以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昭君桥旅游公路为例,分析地名文化资源内涵,结合旅游公路建设特点,提出在公路设施命名、标志牌设置、景观规划设计中利用地名文化的建议及相关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4.
为了确定炭黑沥青的最佳配制温度,对不同配制温度下的炭黑沥青及基质沥青的三大指标和旋转黏度进行室内试验,计算出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比、软化点增量、黏度比、老化指数等主要性能指标,并对炭黑沥青薄膜加热老化前后性能进行多指标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炭黑可以很好地改善基质沥青的感温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性能;当配制温度为130~150℃时,其延度下降较少,抗老化效果较好,黏度较小,方便施工,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95.
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索塔为对象,采用高精度测绘仪器,以传统大地控制网和卫星大地控制网相结合的布网方式,对主桥的三个索塔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通过两种作业方法相融合,既可以相互检核,也可以弥补单种作业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96.
近年来,中国用户对汽车车灯冷凝起雾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使得起雾问题在汽车车灯的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汽车车灯中的冷凝起雾是一个具有科学挑战性的课题,它受到物理原理的限制。传统的灯具气流系统既能将水分带进来,又能将水分带出去。因此,它的作用只是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机会去消除已产生的雾气,而并不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避免结雾和消雾。本文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气流法的新方案,它将有机会解决灯具在全天候条件下的起雾问题。这个想法得到基本物理原理的支持,文中给出了一些概念样本和实验结果,最后对这个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7.
为了掌握天津港软粘土的蠕变特性,为码头设计和岸坡变形整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对天津港典型的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进行蠕变试验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试验,得出了基于Singh-Mitchell模型的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蠕变参数,由此确定的蠕变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598.
为了更加精确监测开口与闭口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的沉桩过程,研究压桩力、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在桩身布置低温敏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并在桩端安装土压力传感器,对2根闭口(P1桩,P2桩)和1根开口(P3桩)足尺PHC管桩进行现场贯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身贯入深度的增大,压桩力基本呈增大趋势,且P3的压桩力小于P1,P2,约为P1,P2的33.9%~79.7%;桩身轴力随贯入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P3的桩身轴力小于P1,P2,压桩结束后约为P1,P2的59.16%~67.75%;桩端阻力与土层分布及土层的特性密切相关,土层越硬桩端阻力越大,且土层的变化对P1,P2的影响较大;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大,桩侧摩阻力的退化现象较明显。试验结果对道路工程中PHC管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9.
相控阵雷达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和研究了当今主要相控阵技术,叙述了其主要应用领域,最后结合雷达和半导体技术对相控阵雷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0.
以现有某款装备1.6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为基础,根据未来目标车辆的动力系统特性进行设计、制造带有STT系统的手工样车,用于发动机系统的软件标定调校。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最终实现STT系统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