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道砟清筛机挖掘阻力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分析了道砟状态、起道高度、作业走行速度、挖掘链速和挖掘宽度5大主要影响因素与清筛机挖掘阻力的关系。方法一基于分析软件SPSS对清筛机试验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挖掘阻力的影响权重;方法二对各参数进行蒙特卡洛采样,并基于Sobol法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挖掘阻力的灵敏度。2种分析方法均得到挖掘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道砟状态和作业走行速度,其余因素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32.
采用水热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级尺寸的四针氧化锌晶须,利用热重及X射线衍射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生长时间对晶须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在较短的生长时间下,产物主体结构为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花状晶须含量逐渐增多,并且晶须出现了二次生长,针体上富集了大量微细晶须.  相似文献   
33.
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对北方某港口高渗透性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该工法取消了水平排水砂垫层,以真空排水管网与排水板直接连接,形成排水系统,真空能量更为快速有效地作用于加固土体,加固后土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处理目标的要求,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可为类似高渗透性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4.
高地应力千枚岩地层斜井进正洞岔口地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豆小天  徐双永 《隧道建设》2010,30(2):206-211
结合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高地应力千枚岩地层斜井进正洞岔口地段施工技术及变形处理的工程实践,分析千枚岩地层走向与变形的关系,总结径向注浆、临时支撑等变形处理措施,有效地抑制围岩变形,同时,对该类围岩的施工技术参数及断面设计提出建议,对类似围岩地段的变形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为了满足汽车行驶的舒适性、操作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液压式、充气式及阻尼可调式减振器的性能,从而得出"阻尼可调式减振器能更好地抑制车身的加速度,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大大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6.
化油器精度直接影响尾气中有害气体成分的含量.调解并控制化油器,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范围内均能满足适当的富燃(λ<1),进而提高化油器摩托车的排放特性,并结合三元催化 二次补气的后处理措施,最终使摩托车排放达到国家第3阶段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37.
红柳林至神木西支线铁路隧道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隧道施工中,隧道塌方是常见施工风险,对隧道塌方进行处理、规范和防范,是隧道施工和配合施工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分析隧道常见塌方的机理与原因,针对隧道洞口、洞内不同塌方情况,提出相应处理措施。隧道塌方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全面详尽了解隧道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充分认识围岩特性、各种不良地质发展趋势、不利因素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就能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可能出现的塌方采取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就可把不利围岩段容易引发塌方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8.
以RSP型强化悬浮式分解炉的气固两相流为研究对象,对气相采用k-ε模型,对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并考虑相间耦合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描述分解炉内部流场的数学模型,应用SIM-PLE算法成功地进行了分解炉内部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仿真,并利用计算模拟结果对分解炉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9.
针对高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因有限运能,不足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而引发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客流 控制策略来调节进入车站的客流量,以缓解车站拥挤。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深度 Q 网络的多站协同控制模 型,用来优化每个车站在一定时间内的进站量,以最小化地铁车站乘客的站台超限量、平均等待时间,提高 客流控制强度的综合效益。以北京地铁八通线为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 提出的模型可以在客流控制强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效地降低乘客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有助于缓解车 站的乘客拥堵。  相似文献   
40.
赣州市蓉江四路越江隧道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隧道、桥梁方案,从工程层面对工程地质风险、方案可靠性、可实施性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按综合效益最优的原则,确定采用暗挖隧道方案,并对越江隧道土建、防水排水、防灾疏散等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在地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蓉江四路越江隧道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水下隧道越江是较优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