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系统梳理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概念的发展,指出服务水平的内涵已从道路设计层面拓展到多方式、运营领域,提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成要素分为效率、舒适度两大部分,两者分别主要关联于运输产品设计和出行者主观感受。回顾和评述了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评价与分级研究,这些评价方法与服务水平构成要素相对应,分为以运输效率为主的客观评价和以感受调查与 分析为主的主观评价;指出了由于国情差异,既有的以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服务水平分级未必具有普适性。之后,回顾了我国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研究与实践,指出当前我国既有规范中未明确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内涵、缺乏适用于我国的系统分级。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形 成具有全局性、评估因素的复杂性、涉及乘客出行环节多、需要政府支持投资等角度剖析了服务水平改善的难点。指出了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3个领域:基于全出行链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内涵及评估;考虑服务质量不均衡分布的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测算方法;关注乘客感知差异化的满 意度调查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以服务水平为抓手推进公共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建设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以技术提升促速度提高为背景,研究运输速度对客运业的影响.首先,系统回顾了历史上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速度的进步,以及助推速度提高的技术支撑;其次,以运输速度丰富内涵为切入点,从运输速度可靠性和快速性两个维度分别探讨了未来客运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三,在未来不同运输方式提速的背景下,明确各运输方式在不同客运市场的功能定位,并分别构建不同出行方式的效用函数和乘客广义出行成本函数,进一步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Logit分担率模型研究未来速度提升对不同客运市场交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影响乘客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全过程“门到门”速度,全过程“门到门”出行时间包含在车时间和节点时间.其次,不同运输方式速度提升,换乘效率提高和节点时间压缩均可能影响不同客运市场的交通结构;在短距离客运市场,压缩端点时间对交通结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长距离客运市场,提升运输速度可以显著改变交通结构.设计速度250 km/h的高速铁路与民航竞争的临界距离不到800 km,但高铁设计时速提高到350 km/h时临界点可望推至1 200 km.第 三,在城市内,运输速度的可靠性对于通勤通学客流影响显著.第四,科技是速度提升的重要支撑,但也应关注技术实现背后的经济性和市场购买力.第五,研究与速度相关产品的差异化定价是助推企业提供高质量出行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氢能是未来能源系统清洁转型的重要二次能源。本文首先调研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既 有的氢能研发总体战略及其实施情况;结合氢能源的优势和未来全球碳减排的任务,分析了氢能 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情况;从技术角度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的 氢能技术推广策略,指出我国氢能研发技术的国际差距。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铁路、 公路、水运和民航等运输方式的碳排放水平。在氢能既有特性参数基础上,测算了氢能在道路、铁 路等不同领域应用的碳减排效果。结果发现:氢能替代公路货运10%,可减碳7000万t;1000万t 氢用于替代道路货运可获得近1亿t的碳减排量。本文研究提出了氢能研发与应用策略,建立可 再生能源与氢能综合互补调节机制,如近期利用西部地区可再生发电的弃电降低电解水制氢成 本,利用灰氢替代燃油,中远期推广扩大氢燃料电池市场等。本文还研究了交通运输业适合氢能 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析表明:2060年氢能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如能达到4000万t,可望实现交通运 输业减碳约4亿t。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将氢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到大功率、长 距离以及冬季低温地区客货运输领域,与既有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一道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的对策 与建议。  相似文献   
34.
为提高某白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在不改变其结构的前提下,引入了焊接结构胶和点焊混合连接的手段,并提出通过分析车身应变能分布形式决定结构胶分布的方法,得到了优化的结构胶布置方案。与原结构相比,优化结构胶布置位置后,以最少的结构胶胶线获得了较高的白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BIP弯曲刚度提高11%,扭转刚度提高5%;BIW弯曲刚度提高10.7%,扭转刚度提高6%。  相似文献   
35.
文章详细介绍了“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概念,分别从“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安全控制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指出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各种3G系统互联互通是港航信息化建设规范化、高效化、节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6.
考虑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等因素,进行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研究.以3跨连续梁桥为例,将其简化为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模型,推导其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简化理论计算方法,并结合有限元通用程序分析等墩高条件下梁墩线刚度比变化、边跨对称和非对称条件下墩高比变化对桥梁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影响.理论计算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给出的理论计算方法有效;桥墩横向地震剪力和弯矩分配系数不仅与桥墩的抗推刚度有关,还与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有关;桥墩的抗推刚度越大、梁墩线刚度比越小,桥墩横向地震内力的分配系数越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连续梁横向抗震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37.
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是隧道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隧道渗漏水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高海拔寒冷地区隧道防排水工程由于水的原因病害更加明显,严重影响隧道工程全寿命期结构安全、营运行车安全和工程耐久性。隧道防排水质量检测是保证防排水质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工程质量检测评定研究不足和标准缺乏的现状,分析了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检测评价方法,系统梳理并明确了检测评价内容。借鉴现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工程质量评价的层级,评定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检评指标体系。通过对青海某隧道工程防排水系统的实际检测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研究成果对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管控和病害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桥的设计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桥——三道河中桥,对其箱梁主体、波纹钢腹板、剪力连接键及预应力布置等方面的设计及构造细节进行了介绍;并采用ANSYS建立了其空间有限元模型,参照现行的桥梁设计规范对其设计计算过程中的截面受力、波纹钢腹板的受力、剪力连接键的抗剪能力以及主梁变形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混凝土顶底板的应力、波纹钢腹板剪应力及主梁挠度满足要求,且波纹钢腹板不会在其发生剪切屈服之前而发生局部屈曲、整体屈曲或合成屈曲破坏;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主梁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剪力连接键的抗剪能力满足要求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可为今后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梁桥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城市道路作为行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人体实际暴露水平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根据污染物暴露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道路环境下污染物由机动车排放源到人体的过程和行人污染物暴露的影响因素,对比总结了国内外污染物暴露的研究方法及适用性,结合城市道路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和交通流量变化的峰值特性,根据利兹市的道路污染物排放数据,探讨了行人在不同时段的污染物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40.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问题的重视,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对石质边坡的治理更多地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将是大势所趋.而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由单一的草被运用向乔、灌、草综合运用的方向发展,以形成立体、多样的植被结构.边坡灌木化是这一发展趋势中的重要环节,其成功实施对于营造更加接近于自然环境的长期稳定边坡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