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204篇
综合类   161篇
水路运输   108篇
铁路运输   133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揭示轮轨波状表面与非稳态载荷的内在联系,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二维弹塑性轮轨纯滚动接触计算模型,分析法向接触载荷波动值对钢轨残余应力、应变和变形的影响。模型中材料本构采用考虑棘轮效应的Jiang-Sehitoglu模型,非稳态仅考虑法向接触载荷的简谐变化,用弹塑性无限半空间表面上重复移动赫兹法向压力分布模拟反复纯滚动接触过程。发现非稳态法向接触载荷作用下产生同样波长的波状接触表面;随滚动次数的增加,残余应力增大,但很快趋于稳定,而残余应变也增大,但增大速率衰减;载荷波动值越大,波谷和波峰处的纵向残余应力越大,波谷处的轴向残余应力、残余剪应变和表面纵向位移越大,而波峰处的轴向残余应力、残余剪应变和表面纵向位移越小,波深越大。  相似文献   
82.
课题组根据2004年度项目工作要点:在建立轮对和钢轨处于刚性约束条件下的运动方程和轮轨接触界面的滑动方程、建立二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轮轨二维非稳态滚动接触条件下材料棘轮效应对轮轨滚动接触参与应力应变分析、二维滚动接触条件下滚滑温度分析计算、二维滚动接触条件下粗糙度和水膜对轮轨滚动接触影响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同时,  相似文献   
83.
基于伽辽金变分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轮轨摩擦耦合热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轮轨摩擦热与钢轨接触区热膨胀位移、摩擦温度、应变和应力的关系。模型中温度场和位移场由耦合方程同时求解,但没有考虑惯性项和材料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求解的温度场和位移场与非耦合求解的温度场和位移场的计算结果一致,钢轨表面各点滑动位移的方向与车轮滑动方向一致,垂向位移方向先负后正;钢轨表面各节点进入接触区后,温度快速上升,但高温持续时间短;在滑动方向上,钢轨接触点先受压应变后受拉应变作用,垂向受拉应变作用,滑动方向压应力明显高于垂向压应力,钢轨接触斑前后节点滑动方向应变符号相反;垂向高正应变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接触斑后半轴上,最大剪应变与剪应力区在接触表层以下。  相似文献   
84.
将能力谱方法应用于桥墩横向和纵向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在特定场地条件下不同地震烈度对桥梁抗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烈度越大,其抗震需求越大,性能点的位移也逐渐增大,总体趋势是地震反应由弹性进入塑性.  相似文献   
85.
基于采用ANSYS-DYNA软件所建立的LMA型踏面标准车轮和38号高速道岔辙叉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车轮直向、逆向通过辙叉区时的轮岔接触状态和轮轨动力特性。通过所获得的车轮质心高度、接触斑位置和面积以及轮轨横向、垂向接触力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车轮不同横移量对轮岔接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轮通过辙叉区时必然发生两点接触,且存在轮轨力转移过程;可动心轨式辙叉可消除可能引起车辆脱轨的道岔的"有害空间",并明显改善车辆过岔性能,但叉心区走行轨线的不连续仍将引起车轮和道岔的振动;轮对横移量对轮-岔的接触状态和振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6.
利用能够准确反映轮岔接触特性的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从轮岔振动和轮岔接触几何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岔心区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对高速道岔系统动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长短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可以明显降低轮岔动态相互作用,达到道岔区低动力作用目的.针对现有某种高速道岔心轨轨顶高度设置,提出心轨关键截面新的轨顶降低值方案.与既有轨顶高度设置相比,本文建议方案在不影响轮岔接触特性前提下降低了轮岔动态相互作用,有利于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7.
A weighted stock network model of stock market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he model is a weighted random network, in which each vertex denotes a stock, and the weight assigned to each edge is the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eturns. Analysis of A shares listed at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finds that the influence-strength (IS) follows a power-law distribution with the exponent of 2.5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 few stocks whose price fluctuations can powerfully influence the price dynamics of other stocks in the same market. Further econometr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sitive IS and the negative IS.  相似文献   
88.
铁道车辆通过辙叉时的垂向动力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统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铁道车辆-辙叉相互模型。对道岔结构作一定的简化处理,针对道岔垂向几何不平顺,运用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得到车辆通过道岔辙叉时的轮轨冲击力以及车体、辙叉、岔枕和道床等振动响应。模拟结果显示:辙叉叉心处的不平顺空间,是直接影响轮轨冲击力的部位,它可以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力,并引起车辆与轨下基础结构振动。  相似文献   
89.
部分斜拉桥塔梁墩固结点局部应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庆淄路惠青黄河公路大桥为部分斜拉桥,矩形桥塔,塔梁墩固结,桥塔处主梁设置有斜向横隔板.建立其塔-梁-墩固结部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部位的局部应力.重点分析桥塔作用在主梁上的荷载对0号块主梁应力的影响,以及竖向及横向预应力荷载的效应.  相似文献   
90.
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具有轮对安装形位偏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根据轮对安装偏转角的大小将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定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且不易发生轮对偏磨;在欠稳定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且容易发生踏面偏磨;在亚稳定区,虽然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但容易发生轮缘偏磨.因此,为了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减轻车轮的磨耗,应尽量减小轮对安装形位偏差,使车辆经常运行于易稳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