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7篇
  免费   282篇
公路运输   1570篇
综合类   1438篇
水路运输   1350篇
铁路运输   874篇
综合运输   1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薄壁箱梁约束扭转理论中有关几何特性的计算过程,导出了双室箱形截面扭转中心及主扇性坐标的实用计算公式,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结合数值算例,详细分析了双室箱形截面的悬臂板宽度及梁高变化对扭转中心及主扇性坐标的影响。对扭转中心位置的研究结果表明:扭转中心至顶板中面的距离随着梁高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当悬臂板宽度小于某一临界宽度时,随着悬臂板宽度的增大,扭转中心位置逐渐降低;当悬臂板宽度超过该临界宽度后,扭转中心位置随着悬臂板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悬臂板的这一临界宽度随梁高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52.
山区二级公路路基开挖及其填筑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公路路基开挖和填筑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综合性工作.结合某山区公路工程实例,介绍了山区二级公路路基开挖及其填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控制措施,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53.
马勇  刘剑 《交通标准化》2013,(11):117-119
针对兵团公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从技术标准、路线、路基、路面、桥涵和交通工程等主要方面,总结兵团垦区公路降低造价的设计方法,可供以后的设计参考借鉴,真正起到从设计方面降低兵团垦区公路造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基于列车车次的动车组运用优化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运输安全、效率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其编制质量及编制效率对高速铁路运营有重要影响. 为了快速获得高质量动车组运用计划,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和总空驶里程等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列车车次的可改编动车组运用优化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了一个迭代逼近算法框架. 该算法框架将整个问题分解为主问题和子问题,其中主问题的最优解为整个问题提供有效下界,而主问题可行解集合中能够通过子问题检验的解为整个问题提供有效上界,从而算法框架可以不断地更新上、下界之间的最优间隙,迫使生成更接近于下界的新可行解. 多个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人工方法相比,能够快速生成动车组运用计划,且使得动车组综合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0.5%,总空驶里程平均减少23%.   相似文献   
955.
针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过长造成的衔接交叉口拥堵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路入口匝道和 衔接交叉口的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分析快速路匝道排队溢出原因,提出基于交通状态估计的入 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的系统控制策略。以系统总通行能力最大和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 分别从交叉口配时、匝道调节及系统排队长度这3个方面构建系统约束方程,建立快速路入口匝 道与衔接交叉口联动控制优化模型。以长春市典型快速路和交叉口为例,选择高峰、平峰、低峰 这3种交通环境,运用联动控制优化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经典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 明:不同交通状况下,联动控制优化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快速路运行情况,缓解入口匝道排队溢出 现象,同时提高衔接交叉口通行效率;特别是在饱和交通状态下,联动控制优化方法表现优异,系 统整体车均延误和排队长度分别降低了5.67%和19.25%。  相似文献   
956.
考虑船舶操纵特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要求,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目标船不协调避碰行动的开阔水域智能航行方法;将物标分类、建模并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环境,结合航向控制方法、操纵运动和复航模型构建了自动航行模型,推演了船舶非线性操纵运动;基于自动航行模型量化解析了《规则》要求,探究动态避碰机理,建立了可行航向求取方法;在多目标环境中,提出了目标船机动判别方法,研究了《规则》约束下构成自主航行方案的改向时机、幅度和复航时机等要素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依靠信息秒级更新的滚动计算,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可自适应剩余误差和目标船随机运动;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能将可行航向区间和改向幅度精确到1°;将程序运行和复航时机计算步长设置为1、10 s,设置多类静态物标和6艘保向保速目标船,在640、1 053、2 561和3 489 s,本船进行右转9°、复航、保向保速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设置目标船在300 s采取不协调转向避让行动,本船在980、2 790、3 622、5 470 s时进行右转9°、左转12°、右转17°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可见,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船舶均可沿计划航线自动航行至终点,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多个、多类动静态物标共存的真实开阔水域环境中的智能航行需要。   相似文献   
957.
大水深条件下污水排放工程扩散器稀释扩散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水工模型试验,以惠州大亚湾污水深海排放工程为例,分析了大水深条件下污水扩散器设计参数(扩散器长度、喷口射流角度、水平方位角)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扩散器设计参数对污水的近区稀释扩散有显著的影响。针对大亚湾污水深海排放工程排放口水域水深条件较大的情况,喷口射流角度可以适当增大,宜控制污水排放在20°左右,水平方位角在90°左右,既能够保证污水的充分稀释混合,也能够避免污水的过早升顶和集聚。证明了在大水深条件下污水扩散器选取大角度喷口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8.
通过改变母船的船长和剖面参数来改变船型,得到系列样本船型,应用基于切片法理论的舰船耐波性计算程序对母船及样本船型进行计算,将所得计算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船舶耐波性预报数学模型.分别用耐波性计算程序和回归模型对例船进行计算,结果证明该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9.
建立自升式塔型井架的有限元模型,阐述API规范中对井架结构分析的要求,给出井架受到的工况及载荷的计算方法,利用SACS软件对HJJ900-52塔形井架进行结构分析,得到井架结构件的UC值,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60.
对舰船二氧化碳允许体积分数进行探讨,建立舰船核生化防护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析模型,由此得到在采取集体防护和传统密闭防护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核生化防护时,防护区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防护时间的动态变化的函数关系,为防护区的空气品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