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65篇
综合类   119篇
水路运输   67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列车区间运行和车站作业缓冲时间的设置在提高列车准时性的同时会降低时效性,本文兼顾旅客对时效性和准时性的要求,建立缓冲时间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均衡分布、逐渐增加和最后集中三种设置方案。以广深城际为例,对三种方案的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每列车总缓冲时间取6 min,采用逐渐增加设置方案最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汽车视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基于RAMSIS软件对某轿跑车视野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仪表板盲区校核、A柱盲区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等,为同类车型的视野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对青岛市市内四区现役的109座桥梁从建成年代、功能定位、桥梁规模、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类评级,对典型病害及损伤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4.
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搭建交通事件环境,对在不同堵塞程度和不同交通流量的交通事件情况下,浮动车采集的浮动车速、行程时间、浮动车位置等移动检测交通参数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出交通事件情况下的浮动车移动检测各交通参数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模式识别法、统计预测法、时间序列和智能算法等4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进行了探讨,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5.
路段上集群智能网联汽车的车队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  柳祖鹏  陈玲娟  谭志鹏 《公路》2021,(2):210-215
智能网联汽车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未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有着关键作用。集群的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具备了涌现的基本条件,设计科学合理的交互规则,可以实现车辆的自组织,分布式涌现控制。以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及C2X模块为研究平台,修改驾驶模型参数,在C2X模块中编程实现3条交互规则:速度一致、尽量靠近、避免碰撞,在仿真软件中构建单车道仿真模型,运行仿真实验,统计车辆在路段上不同距离形成车队情况,利用车头时距分布的熵值来衡量车流的有序性。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运行至50s后初步形成车队,随着时间的增加,形成的车队越稳定,车流熵值在路段上随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形成车队后更加有序,在路段上呈现出涌现现象。  相似文献   
86.
以京珠高速公路广东韶关段工程为背景,详细调查该段路面车辙状况及其断面形状,分析重载车辙的成因,并从混合料类型、优化结构层次及施工维护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7.
|近些年来,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迅速打造部署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也就成为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典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从设施建设、长远规划、管理服务、特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的建设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8.
末制导技术是影响反舰导弹攻击航母编队成功率的关键因素.随着敌对方电磁干扰和欺骗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末制导技术正受到严峻考验.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一般战术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战术辅助推理的被动末制导方法.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反舰导弹打击航母编队的毁伤效果,并且受干扰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9.
从复杂网络角度将供应链网络风险分为“点中断风险”和“边中断风险”两大类,并重新定义了各自的主要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的节点度指标引入风险评价中,建立了供应链网络风险的双层双维模糊评估模型.最后,以某三级供应链网络为例,由“微观”到“宏观”逐级对供应链网络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仿真结果表明企业节点的度值作为供应链网络风险评估的过渡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几种燃料在拌和设备中的成本构成,研究了燃煤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阐述了燃煤加热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最后指出了燃油改煤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