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78篇
公路运输   304篇
综合类   376篇
水路运输   260篇
铁路运输   165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目的:西安北站工程分南北两个区域先后施工,降水也分为南北两个区,降水开始时间相差约半年.基坑面积较大,且基础埋深不同,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降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降水,通过对降水过程的研究分析,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研究表明,为保证降水施工的合理有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降水施工前必须准确掌握地质水文资料;(2)降水井布局要合理,合理的布局才能最大化的发挥降水井的作用;(3)降水验算要精确;(4)施工组织要科学;(5)施工管理须严格;(6)降水监测要准确,只有监测到位了,才能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北京西站增设固定式真空卸污系统工程属于旧站改造工程,其中股道间真空卸污管道施工为既有线施工范畴,施工难度大、工期紧.本文重点介绍北京西站股道间管道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施工组织,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恒定流减压箱模型试验,针对60米级省水船闸充、泄水阀门段的空化特性进行研究。明确了阀门段空化源,计算不同开度的空化数,获得空化范围、空化形态和空化强度,并提出掺气减蚀的防空化措施,推荐了合理的掺气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阀门门楣自然通气能抑制门楣及底缘空化、采用阀后突扩体跌坎强迫通气措施能充分抑制跌坎和升坎空化,两项通气措施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60米级省水船闸充、泄水阀门段的空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巢湖口门航道的整治工程问题,通过MIKE3软件建立巢湖波浪泥沙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巢湖湖流、波浪及泥沙的现场观测资料,对巢湖风浪特征及泥沙运动对口门航道淤积的影响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巢湖湖区的风浪特性及白石天河口门与马尾河航道风速与波高的响应关系、有效波高与底部剪切应力的响应关系,并探讨与分析波浪湖流作用下巢湖泥沙输移对湖区口门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波浪特性与其风况条件密切相关,其近岸泥沙主要以“波浪掀沙、水流输沙”的形式运动,将对巢湖口门航道的淤积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吴睿  薛帆 《水运工程》2021,(11):212-217
老旧码头改造过程中常用的桩基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水上施工法和陆上施工法,针对水上施工存在成本高、工效低以及陆上施工中对码头自身结构强度要求高等问题,依托以色列阿什杜德港Q21码头改造工程,提出基于轨道行走的陆上打桩平台施工技术,实现钢管桩及板桩的高质量施工,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打桩平台施工全过程关键参数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式打桩平台在不同工况组合条件下结构强度和刚度均能满足使用要求,该技术可为码头桩基的陆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桥梁结构表面裂缝检测为桥梁状态识别、病害治理、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状态信息和决策依据。为解决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存在的危险性高、影响交通、费用昂贵等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及深度学习的桥梁结构裂缝智能识别方法。采用大疆M210-RTK多旋翼无人机进行贴近航摄,获取桥梁结构混凝土表面高清图像;利用SDNET裂缝数据集等图像资源,制作1 133张标记裂缝精确区域的深度学习训练样本图像库;引入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和建立Mask R-CNN裂缝识别模型;基于Mask R-CNN裂缝识别模型,采用矩形滑动窗口模式扫描混凝土表面高清图像,实现裂缝自动识别和定位。构建包含图像二值化、连通域去噪、边缘检测、裂缝骨架化、裂缝宽度计算等流程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实现裂缝形态及宽度信息自动获取。通过精度验证试验,证实采用M210-RTK无人机+ZENMUSE X5S相机+45 mm奥林巴斯镜头的组合装备,当无人机至桥梁结构表面垂直距离为10.0 m时,无人机方法识别的裂缝宽度与裂缝测量仪结果吻合,其绝对误差小于0.097 mm,相对误差小于9.8%。将该无人机裂缝检测方法应用于高136.8 m长沙市洪山大桥桥塔表面裂缝检测,采用深度学习Mask R-CNN算法进行裂缝智能识别,其裂缝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2.5%和92.5%。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可实现高耸桥梁结构表面裂缝的远程、非接触、自动化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针对青藏高原地区铁路车站污水特点,进行了污水处理工艺的比选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经过自动化改进的SBR处理工艺较传统污水处理法、氧化沟处理法、SBR处理法、膜处理法等工艺更适合当地的实际气候特点,通过采取工艺流程改进、水下强制曝气、自动化改造,能较好地解决低温、低压、低含氧量状态下的水处理效果.历时多年的实际工程运行效果证明,上述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舰船建造中焊接结构强度对船体结构强度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两种不同对接焊缝布置下的船体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利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焊接结构三维块体单元建模.运用Nastran软件计算拉伸和弯曲两种主要受载形式下的结构应力分布,参考有关规范中的S-N曲线对焊接结构进行热点应力疲劳分析比较.同时运用非线性计算软件ABAQUS分析结构在轴向拉伸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表明,舰船总段合拢中采用纵骨与板同一截面的对接形式,其结构性能与传统的纵骨与板交错布置的对接形式相当.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高原和平原地区完成相同配比混凝土的制备与养护工作,并结合强度、抗渗性、气孔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测试对比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差异,从宏观、细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揭示高原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性能与内部结构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都最优,其次是平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组性能最差;低气压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降低和工作性下降;高原标准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低,平均孔径最小,而高原室外自然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大,平均孔径最大;高原地区制备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高,结构均匀,其显微硬度最大,而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差,微裂纹密布,结构粗糙,其显微硬度最小;而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整体最差,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给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体来讲,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室外养护条件,而非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张家洲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浅险水道之一,根据多年实测资料对其近期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演变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