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7篇
  免费   353篇
公路运输   1332篇
综合类   1761篇
水路运输   1438篇
铁路运输   814篇
综合运输   14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本文运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对售票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旅客行为微观仿真的售票设备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仿真系统。最后,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模型的参数标定和实例验证,解决了车站售票设备现状评估、极限能力计算及远景数量配置等问题。仿真发现:北京南站售票设备能够满足近期和远期设计要求;现状窗口开放条件下,极限服务能力为10万人;远期所有窗口均开放时,极限服务能力为35万人。研究表明,应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较传统方法和排队论方法能够更精细刻画售票设备与旅客的相互作用、更为客观地反映评估结果,由此验证所提模型和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2.
在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客站用水量影响因素,建立了单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后,建立了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两个车站的节水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3.
对当前我国铁路站车垃圾发生量、组分特性以及收集运送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传统收集运送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垃圾收集运送方式——垃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可实现站车垃圾高效快捷清运,显著改善站车环境。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对系统维修的影响,并考虑当控制器失效时,关于监控对象是否继续工作的不同假设对监控对象可靠性的影响,引入状态相依与功能相依的概念。给出基于Kronecker代数,考虑组件状态相依与功能相依的系统可靠性建模过程,以及可维修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研究基本结构时考虑状态相依的维修与功能相依的失效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建立以广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监控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可靠性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组件的状态相依与失效相依不会改变监控对象的平均失效间隔时间,但综合监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减少系统的平均维修时间,而考虑失效相依时系统的平均维修时间会小于不考虑失效相依时系统的平均维修时间。  相似文献   
45.
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包括橡胶气囊、附加空气室、节流孔、差压阀和高度调整阀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平台建立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某动车组为例进行空气弹簧系统的静、动刚度仿真计算.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实际空气弹簧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决了常规车辆动力学模型不能模拟空气弹簧刚度变化和高度调整阀在有些工况下会打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车辆动力学仿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国内首例在地铁工程中应用的SVG装置的设计过程和试运行情况,从装置的原理和设备组成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SVG装置在地铁工程中应用的优势。以大量的实测数据客观反映了SVG装置的运行特性和对地铁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47.
以隧道边坡为背景,运用综合勘察方法获取滑坡区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计算和软件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二者结果较为相近。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HXD2B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辅助电路系统的构成,并对辅助电路工作原理、辅助负载运行管理及辅助电路保护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此系统性能可靠,目前已完成型式试验及线路运行考核,应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9.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车辆的车轮型面设计钢轨的预打磨轨头廓面.按照该预打磨轨头廓面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可有效改善轮轨的接触状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深度理论设计值以及适用于LMA和S1002G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轨头廓面.关于预打磨后的实际轨头廓面与预打磨设计廓面的误差,在轨距角部位应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建议我国高速铁路的钢轨打磨周期为每30~50 Mt通过总重打磨1次,对于无砟轨道取上限,有砟轨道取下限;关于60kg·m-1钢轨的预打磨深度,在轨距角部位应达到0.8~1.5 mm,在主要轮轨接触部位应大于0.3 mm;钢轨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0μm;采用48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3~4遍,采用96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2遍.  相似文献   
50.
目前对在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时,往往需采用荷载试验的方法来反映桥梁结构实际损伤所产生的性能退化。然而,荷载试验方法存在费用高、耗时长等问题,进行荷载试验代价巨大,且对于存在损伤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基于对一新建跨径30 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进行的足尺模型试验结果,构造定义了2种不同的刚度损伤折减系数,结合规范给出的开裂构件抗弯刚度计算公式,提出基于刚度损伤折减系数计算构件实际剩余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2种方法定义得到的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箱梁在出现损伤后的刚度折减效应明显,从箱梁出现开裂损伤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刚度折减约40%,相邻两截面的刚度折减可近似呈线性分布;基于刚度损伤折减系数计算的剩余承载力与试验值的偏差都在5%以下;结合刚度折减系数沿箱梁纵向的分布规律,可计算得出在跨中截面出现损伤后,沿箱梁纵向各截面实际剩余承载力的分布规律。提出的基于刚度损伤折减系数计算实际剩余承载力的方法,可通过结构外观检查结果实现对带有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实际剩余承载力的准确计算,该方法简便可行、费用低廉,同时也可为出现损伤的在役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及剩余承载力计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