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铁路运输   7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踏面形状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车轮踏面形状与同一钢轨匹配时具有不同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影响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了我国LM磨耗型踏面和德国DIN5573踏面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IN5573踏面时车辆的运行稳定性优于LM磨耗型踏面,而曲线通过性能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2.
径向转向架是改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有效途径。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径向转向架发展现状 ,阐述了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基本结构模式。根据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 ,在现有的几种自导向转向架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 2 0 0km/h提速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方案 ,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和计算 ,并与常规转向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提速客车采用径向转向架可有效地改善曲线通过性能和降低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我国首次开发的内燃摆式列车客车径向转向架的理论依据、总体结构型式、技术指标和工艺特点.对该径向转向架在滚振试验台上进行的多方案试验优化和两次线路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4.
不同轨距的线路严重阻碍了跨国间及跨地区间的铁路运输及经贸活动的发展,采用轨距可变转向架是使铁道车辆自动实现轨距变换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国外现有的轨距可变转向架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轨距可变转向架方案,并对其结构特点及自动变轨距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机车车辆液气缓冲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铁道机车车辆液气缓冲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根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液气缓冲器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研究了液气缓冲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液气缓冲器在铁道机车车辆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根据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香港双层有轨电车的转向架方案,详细描述了该转向架方案的主要技术参数,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并对转向架主要部件的结构和悬挂方式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7.
径向转向架机理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是研究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一直追求的目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客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建立了迫导向转向架、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的直线稳定性,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相似文献   
48.
我国铁路棚车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2012年以后铁路客货分线运输的新形势以及高附加值货物对运输速度的要求,分析了我国铁路棚车的现状和国外铁路棚车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今后我国新型铁路棚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单轴转向架的发展及运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外城轨车辆单轴转向架的发展、试验研究和运用情况。以目前国外成功投入运用的单轴转向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及性能,并提出了该技术对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具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第6届国际机车车辆转向架大会概况及世界各国转向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着重介绍轮轨接触与磨耗、机车车辆系统仿真、强度及可靠性、高速及重载技术、径向转向架、悬挂及制动系统等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