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43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砂质板岩在怀通高速公路分布极为广泛。砂质板岩在水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崩解和软化,进而出现强度降低。针以怀通高速公路24标边坡全、强、中和弱风化砂质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崩解特性、软化、无侧限压缩、剪切渗透性的系列试验,揭示了砂质板岩受的水理特性。研究表明:①砂质板岩具备强烈崩解特性。砂质板岩揭露遇水后,快速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发生崩解。风化程度越高,崩解越强烈;②砂质板岩水理性能由弱到强排序为:全风化砂质板岩〈强风化砂质板岩〈中风化砂质板岩〈弱风化砂质板岩;③砂质板岩越干燥,崩解效应越明显,大旱后突降雨,会导致板岩的强烈崩解,很容易诱发潜在滑坡。  相似文献   
62.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应力和位移角度对隧底岩溶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处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3.
风化板岩水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以衡炎高速公路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弱风化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崩解特性试验、软化试验、无侧限压缩试验、剪切渗透性试验,系统研究板岩受水影响的水理特性.研究表明:水理性能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弱风化板岩,中风化板岩,强风化板岩,强风化板岩;板岩具备强烈崩解特性;崩解指数与风化程度直接相关,程度越高.崩解越强烈.板岩越干燥,崩解效应越明显,大旱后突降雨,会导致板岩的强烈崩解,很容易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64.
65.
66.
基坑开挖一般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大,基坑内和周围土体的垂直和水平位移过大,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甚至功能失效。采用限元法,对土石组合超深基基坑开挖下邻近建筑物的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在不同开挖深度、不同刚度、不同桩间间距下工况下,桩体变形和地表沉降,并与未考虑临近建筑物影响的变位进行对比分析。在将现场监测结果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有益的成果,且对基坑施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运行环境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工作性能,获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取值,以红谷隧道围堰工程为背景,结合典型断面建立渗流数值模型,分析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渗透系数k和厚度d以及围堰水头hr变化下共11种工况的围堰渗流性状。结果表明: 随着渗透系数k的减小,围堰内单宽渗流量Q随之减小,且变化速率逐渐降低,而防渗墙内水力坡降峰值Js基本保持不变;随着防渗墙厚度d的增大,围堰内Q值和Js值均随之减小,且变化速率逐渐降低;随着围堰水头hr的下降,围堰内Q值和Js值均随之线性降低。分析得到兼具良好防渗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渗透系数k和厚度d的设计取值,并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最后,通过高密度电法和围堰内外水位动态监测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验证设计和施工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8.
基于双二次Bezier曲面的三维边坡滑裂面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维边坡稳定分析中的滑裂面构造问题,提出使用双二次Bezier曲面构造三维滑裂面的思路,以控制平面加控制点的构造方式进行实现,并详细推导了其计算方法。该类滑裂面比椭球面增加了两个控制参数,其自由度较高,实际应用证明要比目前广泛使用的椭球面更加贴近真实滑裂面。  相似文献   
69.
结合三凯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破坏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
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实时监测是确保重要公路边坡稳定和安全运营的关键技术,是公路工程界的难点技术之一。针对衡炎高速公路三标某边坡工程的破坏模式和滑坡诱因,设计了边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TDR、测斜仪等监测手段,以数据采集仪、GSM和PCTDR等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监测过程实现全自动化,采集数据精确连续,并得到人工监测数据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