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96篇
综合类   91篇
水路运输   37篇
铁路运输   62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01.
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交流电力推进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很有发展前途。本文设计了推广Kalman滤波器,利用永磁式同步电动机定子线圈中的电压、电流来估算出转子的速度和位置,省却了原系统中测速电机和转子位置检测器两个测量部件,从而构成了一个结构简单的新型同步推进电动机调速系统。进而为实现机电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02.
单模光纤双折射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纤偏振模色散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在国内首次用两种方法实现了对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波长扫描法能测量较大范围内的偏振模色散,可以做为基准测量法,改进的OTDR可以近似测量偏振模色散较小的光纤,但它可以看到光纤中的每一段的具体双折射特性。  相似文献   
303.
《船艇》1988,(2)
据《首都经济信息报》报道:国家经委认为今年工业企业正面临着十大有利条件和五个方面的新考验。这十大有利条件是:1.市场需求旺盛,全国城乡市场将继续保持繁荣兴旺的形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比去年增长17%。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今年安排为8%,  相似文献   
304.
水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隧道直接处于水流作用的自然环境中,结构的响应问题应是关注的焦点.文章将悬浮隧道和支撑结构简化为空间梁系有限元模型,采用梁单元的CR列式法,在考虑水流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概述了在水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系统的响应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表面流速、隧道断面形式和支撑形式对悬浮隧道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5.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极速增长的地步,成为了国内生产总值中的重要脊柱行业之一。近年来汽车制造企业火灾事故频发,尤其是涂装车间。如此看来,开展涂装车间的安全评估和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工厂正常营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汽车涂装防火安全为主线研究,以涂装车间火灾预防作为切入口,通过全面合理的理论分析,建立涂装车间安全评估体系,开展相应的控制探究。  相似文献   
306.
以兴凌线小赵屯钢混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研究钢板梁在辽宁省中小跨径桥梁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桥梁可以充分发挥钢结构桥梁的性能优势,综合考虑公路桥梁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安全耐久性,可以有序推进我省中小跨径钢混组合梁桥的建设,不断提高新建、改扩建公路建设项目钢结构桥梁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307.
为实现对纳米SiO2改性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缩值两项技术指标的预测,基于大量试验数据,以水胶比、纳米SiO2掺量、陶粒用量为模型输入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相比较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经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值(R2)超过了0.9,也可以更准确和稳定地预测纳米SiO2改性陶粒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该方法为解决绿色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优化与性能调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8.
针对当前典型的主动避撞系统及技术发展进行了全面综述,介绍了主动避撞系统的分类及其技术原理,归纳主动避撞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技术水平,并对已量产的主动避撞产品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主动避撞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