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伸缩缝及支座维护必然产生一定的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组成。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间接成本的计算模型进行一定改进和创新,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同槽交替顶进两条DN1950、DN1150钢筋混凝土套管的施工模式工作坑的作法,同时对顶力及后背反力、板桩支撑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43.
SMW法是采用加劲性桩的围护结构.本文通过室内静力模型实验,得到了动性桩围护结构侧向土压力随开挖过程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范围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存在临界开挖深度,当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时,侧土压力的影响范围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较快;当开挖深度大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影响将变缓.  相似文献   
144.
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特点,建立了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5.
基于Mindlin位移解的群桩沉降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indlin位移解,推导了不同形式(短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正梯莆、倒梯形等)的桩侧摩阻力的地基土中引起的位移公式;对不同桩长、桩距、桩侧摩阻力的群桩沉降提供一种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较Mndlin应力解更合理。  相似文献   
146.
对催化剂分子设计的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催化剂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如数学模型、专家系统和智能仿生等,讨论了催化剂分子设计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7.
针对甲醇发动机低温冷起动困难,在一台由1130单缸柴油机改造的直喷火花点火甲醇发动机上,利用商用CFD模拟软件AVL-Fire耦合甲醇氧化反应机理,通过电热塞将进气温度加热到283 K,研究了喷射时刻对甲醇发动机低温(266 K)冷起动燃烧及非法规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喷射时刻能够改善缸内燃烧,使得缸内混合气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燃烧,减小未燃甲醇排放,当喷射时刻由53°BTDC推迟到49°BTDC时,未燃甲醇排放显著减少;喷射时刻由57°BTDC推迟到49°BTDC时,甲醛排放增大,但当喷射时刻继续推迟到45°BTDC时,缸内最高燃烧温度超过1 200 K,使得甲醛快速氧化,甲醛排放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8.
林程  汪博文  吕沛原  宫新乐  于潇 《汽车工程》2023,(7):1099-1111+1122
当多辆自动驾驶车辆在结构化道路上执行换道合流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转向和合流动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曲率和周车车速的变化也增大了协同控制的难度。本文聚焦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变曲率道路的多车换道博弈运动规划与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曲率坐标系下的多车模型来解析车间安全距离及动力学状态。其次,通过系统地考虑道路曲率变化及周围车辆信息,提出基于博弈的多车换道运动规划算法,采用分布式框架快速求解兼顾个性化驾驶的最优速度轨迹及换道时机。最后,基于B样条曲线高效识别道路曲率及规划轨迹,构建了自适应时变预测控制算法实现轨迹跟踪,其特点在于单步参数矩阵实时更新,消除车速和曲率频繁变化带来的控制偏差累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斯坦利(Stanley)方法,能降低58%的跟踪误差;相较协同自适应巡航方法,能减少74%的合流时间;另外计算求解效率也仅为集中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10%。  相似文献   
149.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加剧的大环境下,中国向世界承诺减碳目标:2030年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重型商用车的减碳成效是“双碳”征程中的关键。重点介绍基于传统动力源的重型商用车减碳技术,包括内燃机燃烧、低摩擦、智能变速、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在内的动力总成领域,以及包括天然气、含氧燃料、氢氨燃料在内的先进燃料领域。通过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以及优势互补,更加高效、低碳、清洁的内燃机仍将在重型商用车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