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97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61篇
铁路运输   62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将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Duncan模型)引入Biot固结理论有限元程序,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对砂井地基进行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反映了软土地基沉降及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趋势;对泊松比及渗透系数的参数敏感性分析也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52.
旨在为城市旅游交通提供规划要点,梳理旅游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协调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城市与景区道路交通资源,构建旅游和城市交通相互协调的交通系统。以重庆市汉阳兵工厂(抗战生产洞)旧址交通组织规划为例,从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基于旅客容量的交通需求预测、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人行系统规划、停车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为城市景区交通组织规划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253.
多车协同驾驶是智能车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控制管理的复杂程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基于多车协同驾驶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驾驶模型及策略,系统分析了多车协同运行状态的稳定条件。在综合分析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协作准则、安全性评估后,基于高阶多项式方法,结合车辆运行特性,通过引入乘坐舒适性的指标函数,设计得到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有效运动轨迹。通过研究汇入车辆与车队中汇入点前、后各车辆的运动关系,详细分析车辆发生碰撞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给出避免碰撞的条件准则,从而确保无人驾驶车辆汇入过程中多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车辆运动学建立车辆位置误差模型,结合系统大范围渐进稳定的条件,选取线速度和角速度作为输入,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Backstepping非线性控制算法,设计了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后的路径跟踪控制器。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换道汇入路径是可行、安全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纵向和横向的距离误差在15 cm以内,方向偏差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为智能车路系统中的多车状态变迁与协同驾驶研究提供了参考,可服务于未来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和评价。  相似文献   
254.
为了保障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的量值准确、可靠,依据JJF (CR) 043—2022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提出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专用校准装置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集成技术,开发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专用校准装置。介绍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专用校准装置组成和校准原理,并进行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结果表明,压力、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均小于相应参数最大允许误差的1/3,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专用校准装置能用于校准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现场应用证明,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专用校准装置能自动采集、处理校准数据,输出校准结果,便于现场校准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提高了校准效率。  相似文献   
255.
螺旋桨是船舶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螺旋桨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直接决定了船舶的性能。近年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逐渐提高,高海况下的船舶作业越来越常见,对舰船螺旋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逐渐成熟,在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舰船螺旋桨的设计要素进行研究,然后建立了螺旋桨的敞水特性方程,最后在UG软件平台上开发了一种高海况下的螺旋桨辅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56.
为了改善小颗粒物纯手动装载的现状,提高小颗粒物装载效率,为此设计一种小颗粒物快速装载装置,同时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作了优化改进,效果明显。小颗粒物快速装载装置具有对小颗粒物装载进行快速定位、提高效率的特点,对于更大地解放生产力、提高操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7.
提出一种用于海上救援的双桨式双体船设计方案,该双体船将救援与驾驶相结合,具有高航速、稳性良好、操纵灵活等优势,采用电力推进方式,航行过程中对海洋造成的污染较小,具备直行、避障、曲线行驶、转向等突出的航行性能。该双体救援船具备完整的巡视、搜索、救援能力,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有效救援,适用于景区、游乐场的安保巡视等近海救援领域,对紧急事故有较强的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258.
针对铁路货运站场资源占用规模大、设施设备种类多、调度作业频繁复杂、站场内部资源缺乏系统性管理等问题,设计基于数字孪生的铁路货运站场资源可视化系统。结合站场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详细阐述数字孪生应用原理及架构,通过精细化建模与仿真、交互与协同、数据融合和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站场箱位、货位、股道、车辆等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增强站场内部资源间的协同性及数据共享能力,有助于提高铁路货运站场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59.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作为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涵养区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的内河绝大部分沟通太湖,内河水质对太湖水质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周边地块内部雨、污水管道的混接、错接,加上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河道排河口非雨出流的现象严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本项目根据《苏州生态涵养实验发展区规划》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1]提出的规划目标,结合对河道水质的监测结果,针对水质较差、断头浜等河道,采取控源截污、生态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整治措施,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后期结合农田面源污染控制、非雨出流溯源调查等多种手段,最终达到太湖东部湖区Ⅲ类水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60.
随着铁路物流需求的增长,客户对铁路物流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铁路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货运车站(简称:车站)承担着巨大的物流压力。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优化车站物流效率,文章基于对车站物流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货运车站物流效率多指标优化模型和相关优化指标。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车站,获得了该车站物流效率优化指标,据此提出了优化建议。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降低车站物流优化的盲目性,为车站物流效率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