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基于1台匹配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轻型柴油机,在中低负荷下研究了EGR对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工况下,随EGR率的增大,颗粒排放中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在各粒径下有所减少,核模态颗粒排放数量速率和质量速率有减少趋势,且在最大扭矩转速的低负荷工况更加明显;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在各粒径下都增加,积聚态颗粒排放数量和质量速率也都增加,且中负荷时更加明显,而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峰值粒径基本没有改变.随EGR率的增大,总的超细颗粒排放数量速率在最大扭矩转速的低负荷工况减小,而其他工况都明显增加.由于积聚态颗粒总质量浓度占超细颗粒总质量浓度比例达99%,所以超细颗粒排放质量速率也都增加,几何平均粒径也都明显增大.在低负荷较低EGR率和中负荷较大EGR率时,过高的喷油压力都将使超细颗粒排放数量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3.
徐宁 《北方交通》2023,(5):62-65
阐述了煤矿采空区路基的特点及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空区公路路基填筑方案、路基基底处理方案、地下自燃处理方案、排水防护方案等,实际工程试验段的数据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采空区路基耐久性及稳定性的前提下,相关设计方案能够在大大减少公路建设投资的同时确保公路的通行能力,节省了运营期养护费用。故应因地制宜地结合采空区现有实际状况,综合分析比选路基填注、基底处理等方案,确保采用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4.
生物油是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资源,具有恢复老化沥青物理、流变性能,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潜力。为了推动生物油在老化沥青材料再生领域的深入研究,概述了生物油的来源、制备及物化性能,探讨了生物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机制,综述了生物油再生沥青和生物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围绕生物油再生老化沥青材料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后续的研究方向。研究现状表明,压榨油类生物油在老化沥青材料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较为系统,其次是富木质纤维植物基生物油,动物粪便类生物油的应用研究相对最少,但这3种类型生物油在老化沥青材料再生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富木质纤维植物基和压榨油类生物油在老化沥青再生中既发挥“稀释”作用,也体现出“溶解”作用,从化学平衡和分子结构修复2个层面实现老化沥青的再生;动物粪便类生物油在老化沥青再生中主要发挥“溶解”作用,通过其富含的极性酰胺基团化合物促进了沥青质聚集体的解缔,从分子结构修复层面实现老化沥青的再生。此外,富木质纤维植物基和压榨油类生物油可直接用于老化沥青再生,而动物粪便类生物油更适合与富油再生剂复配应用,由此才能充分发挥再生作用。在这些生物油中,压榨油类生物油体现出更好的再...  相似文献   
75.
徐宁  王惠敏 《公路》2023,(3):57-62
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进行了改进的“疲劳愈合疲劳”加载试验,采用毛细流动扩散理论证明了评价方法适用性,表征了沥青自愈合行为。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愈合时间和损伤程度对沥青样品自愈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进的“疲劳愈合疲劳”加载试验可用于表征沥青愈合特性。沥青损伤程度越大,初期瞬时湿润愈合能力越差,而后期扩散愈合率越强。延长愈合时间,降低损伤程度,对沥青自愈合有积极作用。影响沥青自愈合性能因素强弱排序为:愈合时间>损伤程度>愈合时间与损伤程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6.
基于海洋工程逐步向跨海化、外海化、岛屿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为获取外海条件下混凝土的破坏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外岛式现场暴露试验站,并阐述暴露试验站的选择原则及站址特点。研究成果对从设计、维护、管理等方面提高外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以及保证离岸式大型基础设施结构的安全性和长期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北京市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车辆基地上盖开发项目,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要求,采用装配式住宅技术,这成为北京市车辆基地上盖开发新的研究方向.以北京市轨道车辆基地上盖开发项目为依托,对装配式住宅与上盖开发的契合度进行论述,从规划层面、建筑单体、结构荷载、地铁运营4个维度,对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装配式住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