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331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178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日前,我应知识产权处长文元东之邀,参加了建设集团知识产权年会。虽说我并未干知识产权的工作,是个门外汉,但对这一工作早就有了一份情结。那是在2000年下半年,我接手的一个与我工作没有太多关联的课题——关于摩托车工业产权的问题探讨,以为中日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结合海润国际住宅综合布线工程阐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应用,介绍了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范新国  刘东川 《造船技术》1996,(6):30-33,10
本文分析了270英尺甲板驳原建造工艺存在的问题,并主要从合理划分分段角度出发,提出了经实践证明可以大幅度缩短建造周期,明显提高质量的建造工艺。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摩托车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从1980年不足5万辆到1993年335万辆,经过14年奋斗,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1997年又突破1000万辆大关,1999年后逐年递增到2004年的1700万辆,直至2005年1月~11月近25年时间里,全国共生产约15000万辆,占世界总产量一半。前14年间,以平均每年23万辆速度增加;1994年~2004年10年时间,以平均每年120万辆速度增加。这10年来的不断高速增长,是由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以及国民经济向好、人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扩大头的数量、形状、直径及其位置等因素,对大直径哑铃形灌注桩单桩受力性能的影响,推荐了两种较实用的哑铃形桩。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电动公交的运营优化问题,本文考虑电池容量损耗,以车辆和线路匹配、车辆和电池的更新、车辆服务的车次数为决策变量,建立电动公交的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模型。设计基于滚动时域调度优化方法,采用GUROBI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多条公交线路运营数据为背景,对模型有效性进行测试。假设决策周期为20年,算例结果分析得出车辆和电池的最优更新方案,车辆和线路的匹配方案,车辆运营的车次数量方案,最优方案的生命周期成本为35.27×107$,车辆和电池更换次数分别为44和239。针对线路工作负荷大小、车辆与线路匹配策略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不同线路工作负荷的差异,设计优化的车辆与线路匹配策略可以减少车辆和电池的购置成本,提高电动公交企业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内燃机产品性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产品的改进,生产内燃机的材料发生着巨大变化,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也在发生变化。现就表面处理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8.
对预应力混凝土枕中碱骨料反应的探讨铁道部太原轨枕厂孙月清,张奇男,魏宜龄在混凝土工程中,由于开裂影响耐久性,造成工程损失,国内外都有很多实例。以往为解决裂纹缺陷,曾多次调查研究提出措施,但大多着眼于结构和工艺操作方面,裂纹问题未能彻底解决。近年来人们...  相似文献   
109.
110.
(一)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雷三更捲茅屋。”这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登庐山写下的一首诗。其中“风雷三更捲茅屋’的“更”,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我国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合现在两小时。古代航船上也用“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