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45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事件区域检测问题,在考虑事件区域附近的节点之间的感知信息存在时间-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贡献的事件容错算法,根据节点感知数据的时空关系,利用节点的贡献进行事件区域数据融合,并引入节点可靠度,来提高节点检测的可靠性,降低节点自身不确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发生故障率30%...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既有隧道原位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以山东淄博淄川区黑峪隧道改扩建工程为例,建立新的隧道改扩建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表,评估该工程总体风险属于Ⅳ级极高风险.综合核对表法和专家调查法进行危险源普查,识别出六项重大危险源,并对重大风险进行专项评估.以塌方风险为例,结合隧道改扩建项目施工难度和支护方法,从超前管棚...  相似文献   
93.
为解决目前喷涂作业过程中环境精确感知难、喷涂效果评价难、喷涂路径规划复杂等问题,针对感知识别与路径规划技术进行研究。由于传统喷浆设备喷涂误差累计及不确定性,造成每环喷涂质量参差不齐及回弹量、剥落量居高不下,采用基于轴线归一法的隧道模型构建和多工序扫描策略,实现隧道环境识别、车体定位和喷涂质量感知,提高喷浆机器人外部环境感知能力; 针对传统喷浆设备对多变复杂异构隧道适应能力差,导致无法灵活调整喷涂轨迹问题,提出多工况感知识别及路径规划策略,研究设计最优喷涂路径规划、减少直喷拱架的连续喷涂路径规划方法,降低喷浆机器人与隧道开挖工法的耦合性。在郭达山隧道、任家沟隧道等项目应用,感知识别断面拱架准确率达93%,定位精度、臂姿解算补偿误差控制在50 mm以内,验收质量合格情况下综合回弹率降低至11.9%。  相似文献   
94.
以长春地铁1号、2号线联络线暗挖隧道施工为背景,阐述环形非标准断面联络线隧道266.35 m范围内下穿游泳池施工风险及技术难点,经对“深孔注浆(WSS)+横向支撑”和“全断面注浆+拱部150°双排超前小导管+横向支撑”2种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联络线施工采取“全断面注浆+拱部150°双排前小导管+横向支撑”加固技术方案,该方案可有效、可靠地保障联络线隧道施工和游泳池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95.
在Besicovitch广义的Hausdorff测度定义下,推出了Hausdorff测度的一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96.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的更新换代实际上是其零部件的更新换代。汽车制造业发的发展重心已 移向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移向汽车零部件的开发研制。  相似文献   
97.
98.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氢电混合动力车是一种新能源车,其动力系统的性能对汽车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性能,对其结构布置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通过与传统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以及纯燃料电池车的动力系统进行对比,研究了氢电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的组成与特点;并详细研究了动力系统的结构布置及其特点和各自适合的工况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为后续动力系统结构布置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前刮水系统的电动机、传动机构、刮臂、刮片以及刮水系统所处的周边环境来分析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优化方法,以帮助人们认识刮水系统的噪声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从根本上阐明了教育目的,任务和方向,揭示了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