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0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9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1.
基于分时路网模型的车辆导航动态自适应寻路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交通流连续特性为基础,建立了分时动态交通路网模型,分析了分时路网“先进先出”的特性,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动态自适应最优路径规划算法,可应用于车辆实时动态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212.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把人体-服装-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即服装工效学的观点,着重介绍了人体及服装舒适性的评价测试指标,主要指标是:(1)体温,(2)热平衡差;(3)代谢产热量;(4)体表面积;(5)出汗量,(6)心率,(7)服装舒性性指标PPD与PMV等7项,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全面研究服装的功能,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气候条件下,穿着合适的服装提供了可靠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13.
对40例正常人颈、肩、腕表面肌电图的研究结果显示颈部肌电积分值(IEMG)在前倾0°~20°时较小,30°后明显升高,肩部IEMG值随上臂前屈角度增大而升高,以0°~10°时最小;腕部IEMG值,0°~10°最小,与其他各角度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14.
西部公路沿线居民日常活动多采用步行、自行车和摩托车三种出行方式,由相关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可知,该三种出行方式事故率偏高、事故发生程度严重。从时间分布、年龄、性别、事故类型等方面对三种出行方式对应的交通事故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事故形态和事故成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15.
研究了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符合城市交通特点的交通仿真工作流程;通过选取北京市典型区域路网开展交通仿真研究,对现状交通问题和仿真数据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验证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方案仿真评价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16.
列车引起的高架铁路车站的振动与噪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萱  高日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3):24--28
对列车引起的高架铁路车站的振动与噪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采用列车一桥梁体系分析模型和车站框架模型研究结构的振动,并用统计能量分析法(SEA)估计结构的噪声。通过计算机模拟,根据辐射率和SEA方法确定了结构振动与噪声的关系。讨论了结构形式、材料、支撑条件、列车速度等因素对噪声的影响。通过对声功率辐射表示的噪声水平的比较,得出了噪声水平随车速提高而增长,橡胶支座可有效降低高架结构的噪声,阻尼较大的结构产生的噪声较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217.
索轨交通     
索轨交通是20世纪60年代研究开创的一种新型城市客运交通工具.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资料对这种交通制式的发展历程、特点、车辆、轨索和设备系统,以及事故救援等作了简要的全面综述,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18.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站的防水施工关键技术,介绍采用盖挖逆作法修建大型地铁车站如何提高防水施工质量,建议以结构自防水为主,柔性外防水层为辅,将防水的措施集中到结构防水混凝土方面,同时重点部位多道防线、因地制宜,达到改善防水效果、满足防水要求为目的。  相似文献   
219.
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在分析轨道交通安全的特点后,提出建立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重点阐述了安全保障系统的结构和信息传输,给出实现这个系统的软件构成。该系统以建立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为前提,能有效提高地铁事故的防灾减灾能力,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220.
描述了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城轨13号西线的地面建筑(出入口、风亭等)的现状,结合建筑与景观发展相协调的理念,提出了地铁地面建筑在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