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1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1272篇
综合类   1125篇
水路运输   1226篇
铁路运输   809篇
综合运输   1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61.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车辆段基坑开挖施工为工程背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卸荷回弹变形进行动态再评估;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基坑施工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工程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确保了基坑及下卧地铁隧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2.
根据轮轨几何约束方程的典型解得到轮轨两点接触的判断条件,运用该条件并结合迹线法给出了一种轮轨两点接触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3.
针对在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开发中各承包商所面临的选择开发平台及开发语言的困扰问题,提出了采用Web Services(网络服务)技术来解决。首先分析了Web Services中的两大关键技术:WSDL(网络服务描述语言)和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然后,以集成闭路电视系统为例,规划了系统总体架构。最后,通过反复研究和测试,解决了系统开发中的关键问题:Web Services与综合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并成功地应用到了深圳地铁3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项目开发中。  相似文献   
64.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编组站实际作业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将每一时段[ti-1,ti)的车流输入强度划分为3种不同的到达状态,结合对车流状态及编组站各系统能力的分析,得出编组站系统作业能力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某编组站的实际车流量,计算出该编组站车流密集到达状态下的系统协调度。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出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通过有限元软件中多种单元的尝试,得到了正交异性板桥面裂纹的夹芯板加固方法中夹心层的合理的有限元模拟方式,进而对正交异性板夹芯加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夹芯加固法的有效性,并对夹心层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得出了此参数对夹芯加固效果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合理的裂纹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66.
根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对达坂山越岭地段线路方案从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达坂山隧道14.9km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期要求及施工条件,对越岭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经比选采用"一双+平导+斜井"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67.
基于全站仪的既有铁路测量技术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DA掌上电脑设备配合全站仪的既有铁路测量新方式实现了测量一体化,并可及时处理测量数据,可方便地进行野外测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因测量原因或人为操作失误所导致的错误数据,保障了在比较危险的铁路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仪器设备和测量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68.
在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初步建立了以生态环境、噪声与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和社会环境等7个互为关联和补充环境因子构成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研究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震后10年内,将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期。其中,滑坡是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正确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制,是防治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以陇南三家地黄土地震滑坡为例,认为黄土泥岩顺层缓倾结构是此地震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地处两构造交汇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内在动力,泥石流异常发育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坡体应力场方向耦合、地震波与黄土显微结构的耦合及地震波与突发地下水异常的耦合是该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针对滑坡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理,有效降低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对槽型轨及普通钢轨条件下,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及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表明虽然Ri60轨条件下的轮轨横向力及脱轨系数较大,但由于其断面类型决定了其具有护轨功能,对于确保车辆安全有利;Ri60轨与CHN50轨条件下的轮轨磨耗基本相当,但槽型轨有利于轨道做铺面或绿化,因此对于敷设方式以地面为主的轻轨系统,采用槽型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